棉花牛市步伐将提前迈开 再度一个"暖冬"
近期棉花各地市场交易进行得"热火朝天",首先是农发行信贷政策大力扶持,棉花种植者的销售的步伐加快,曾经出现的"惜售"心理有所缓解,籽棉收购加工集中进行,新棉大量上市,各地涉棉企业纷纷的采购行动也全面展开,来填充自己的"工业"和"商业"库存。同时,期货市场也表现了季节性的上涨行情,交易再度活跃,市场预期较好,整个棉花市场自节后以后来,基本上保持一个向好的局面,透过国内三地市场来作一个比较分析。
1.期货市场
近期,期货市场和撮合市场反应较大,在资源紧缺的推动下,价格一种上行,一举刷新年度高点,郑棉指数创下了15680的新高(进入现货保值价格区间),形态上展开了牛市步伐的征途,其价格直指开市当日新高。由于各地棉花价格的上涨较快,籽棉收购价格过高,国家为了稳定棉花市场,于10月26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致使各地棉价受些影响暂停上涨的步伐,期价也应声回落,当日下跌400余元每吨,重新测试15000元/吨整数关口价位附近,持仓由90300余手降至82850手,劲减8000余手。随之周边各地市场出现了回落整理行情,并且主力合约有效的站稳于15000元/吨的整数关口。
支撑近期棉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仓单成本。按现今各地的收购价2.85-3.0元/斤(等级三级标准级),按36-38%的衣分,12%水分,棉籽收购价0.6元/斤,再加上加工费500元/吨。折合皮棉价格在13800元/吨---14600元/吨之间。再加上仓单注册费用,每吨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400-500元/吨。期棉的仓单成本就在14300-15000元/吨。现今的期棉价格(0603)已经运行至15000元/吨附近,已经脱离现货商保值价格区间。这是近期15000元/吨支撑有效的重要原因所以对期棉的后市价格继续保持长期看涨的心理。同时15000元成为市场重要关口价位。同时期棉彻底摆脱的中价区域。在未来供求紧张的带动之下,继续保持一个高位运行的态式。
2.撮合市场
国内撮合市场、期货市场方向保持一致,在本月的走势当中,以先扬后抑的走势在展开,在发改委一纸公文的制约下,出现了高位回落,虽然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但撮合的订货量却有增无减,保持年度以来,订货量最活跃的月份,市场价格和投资者向好的心态,表现明显。
3。现货市场
3.1资源篇
1、根据笔者近期对各地的新棉产量的统计搜集结论如下:进入本年第三季度,国内棉花资源所剩无几。2005/06年度的中国棉花产量可能维持在530-550万吨。再加上期初合计220万吨(配额内未进口的外棉),2005/2006年全年总供应量为750-770万吨。耗棉量按目前恢复正常的配棉比较65%,按2004年的基础上年递增10% ,那么2005年度纺纱量应为1380万吨左右,那么2006年度需要用棉量应为900万吨左右,再加上其它用棉约为30万吨,那么合计用2006年用棉量应为930万吨(现有的资源还得除去11-12月的用棉量按最低值每月用棉65万吨,两月合计130万吨)那么2006年的消费缺口290-310万吨左右。虽说这仅仅是预测和分析,但是2006年棉花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实在难以想象,后面的行情,笔者不言自明。(以上数据纯属个人预测和分析,只可参考及验证)
3.2市场篇
虽然近期,国内新棉大量的上市,但是国内三大产区当中,新疆产区保持稳定略有增产(约占总产量的30%,合计约为180万吨),其中两大产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减产严重,单产下降历害,并且等级和品质下降是近几年不为多见,大多等级在三级之下,这给未来棉花市场的供应增添了几分严峻。以致近期,纺织企业及棉花中间商在收购价居高不下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入疆抢收资源,以填充自己的商业库存和工业库存。
对于新疆棉的采购,虽说资源有所充裕,但是谈到所收的资源出疆的问题上,所有的涉棉企业不得不伤透脑筋。因春节临近,运输将以能源供应和春运为主,"运输瓶颈"仍将制新疆棉的正常流通,按历史惯例,在春节前新疆棉出疆很少超过30万吨。这将为国内的棉花现货价格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同时为棉花牛市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这也是近期三地市场联动走高的重要原因。
二、国际棉花市场
1. 近期,外棉经销商对EMOT SLM1.3/32(相当于国内四级)11月装运到中国港口平均报价为62.45美分/磅,到港完税后折合人民币13480元/吨,与国内同等级棉持平。国外高等级棉价CA M1.3/32(相当于三级棉)报价为67.75美分,折合人民币14580元/吨,略高于国内现货报价100元/吨,CA SM1.1/8(相当国内二级),报价为68.9美分,折合人民币14780元/吨,与国内同等级棉报价基本持平。维持了近两年贴水状态,终于宣布告终,两市呈接轨状态。
2. 近期NYBOT期棉市场受中国进口的进度放缓,也减缓了其上涨的步伐,呈现振荡整理行情。美棉指数从年度最低点43.28美分/磅强势上涨到58.20美分/磅后,大幅回落调整到48美分/磅左右,然后再次突破50美分/磅重要心理关口价位,在50-60美分之间展开振荡整理走势。NYBOT基金持仓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持仓创下了年度以来的新高总持仓达334115手,其中基金净多持仓44429手,净空持仓42041手,商业持仓净多由本月中旬-17226手转化为净多持仓超过净空27673手,其中换手较高,基金平空翻多较为明显,所有均创下了年度以来最高的持仓水平.基金看涨的激情再次燃起。
三、纺织行业
1.库存见底,涉棉企业进入第一轮补库阶断
按照季节性的规律来看,现在涉棉企业的库存基本已经见底.大多在此期间大量的进行第一轮补库。面对日渐高企的棉价,让部分涉棉企业的确有点左右为难。如果采购价格太高,给经营当中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果采购,本年度的资源紧张,到时抢不到棉花可能存在更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到时付出更大的代价。只有硬着头皮,加入采购的行列,进行第一轮补库的采购。但也有部对大形势把握比较好的涉棉企业,利用资金充裕和政策的扶持,进行正常的采购。
2.能源上涨带动经营成本增加及运输成本的增加
高油价将成为抑制国内各行业的发展进度,其中棉纺织业也不例外,是一个无法突破瓶颈,而能源价格的定价权在美国、在中东,让国内纺织企业在这个"多事之秋"年份显得较为被动。首先公路运输,航运大涨,带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然后涉棉企业在生产当中的成本都要提升。据统计给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的幅度较三年前增加了50%,其经营当中的成本也相应的提升了3%。
3. 不确定因素仍将使涉棉企业处境尴尬
根据这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递增的速度来看,市场都知道明年的纺织品出口肯定要大于今年,处于谨慎向好的历程当中。但现今除了未来棉花资源紧张之外,还有两方面的因素仍将制约下游企业的"脆弱"的心理,一是在中美纺织贸易争端处理方案没有出台前,将是现今国内纺织企业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市场一直期待尽早有一个说法。二是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问题,也是悬在纺织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利剑",如果变化过大将直接影响纺织企业利润空间及出口增长的幅度。
从上图当中可以看出,虽然本年度中国纺织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设限和特保的壁垒,但是国内的纺纱量的递增保持较好,也进一步说明纺织出口依然较好,国内及世界对中国纺织品需求量及依赖之大。
四、综述
综上所述,今年的棉花市场的主线是"产量减少,需求增加",未来的棉花市场应该是逐步积极的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本年度的产量逐步浮出水面,低于市场所预测的570万吨,那么棉花市场牛市的步伐将提前迈开,棉花市场将再次度过一个"暖冬"。这其中要关注国家对棉市调控政策的出台及人民币汇率变化。
一周热点
- 2021-03-02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增长,对我国装运五船玉米
- 2021-03-02美国玉米酒糟粕周报:天气改善,产量恢复,玉米酒糟粕价格下跌
- 2021-03-022021年3月1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02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33.4万吨大豆
- 2021-03-02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49%
- 2021-03-02AgRural: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25%,产量上调
- 2021-03-0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现货玉米市场下跌
- 2021-03-02玉米缘何强势上涨?资金釜底抽薪,牛市究竟能走多远?
- 2021-03-01截至2021年2月26日当周国际粮油期货涨跌一览表
- 2021-03-01美国农业部报告可能显示1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952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