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进展有限 国内棉价可能补跌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07
     近期的国内外棉花市场走势可谓大相径庭,国际上美棉较高位跌幅达到10%以上,而国内现货收购积极,郑州期棉较高位往下调整幅度在3%左右。

    市场的焦点依然是中美纺织品谈判,第七轮依然进展有限,美国方面的设限也如影随形。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方面也是政策面频频出现了一些信号。先是国家发改委提示棉花收购价偏高,市场蕴育风险,旋即表示国家将大力发展新型纺织设备,昭示未来纺织行业整合将加速。而在现货方面,棉纱与棉布等下游产品在棉价上涨的同时出现积压和跌价,也印证了价格回落的可能。

    中美纺织品贸易第七轮谈判的核心集中在设限增幅:中方要求将2007年的设限增幅提高至20%,并将2008年的设限增幅定为30%;美方则只能接受2007年12.5%和2008年14%的增幅。双方分歧依然难以愈合,而美国也将于近日裁决是否对中国五类产品设限。广交会的清淡,美国订单减少了近七成是对纺织品出口美国心理阴影沉重的写照。纵然2006年中国的纺织品还会有15%左右的增长,但显然增长的幅度和方式是不如预期乐观的。

    10月末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棉花收购通知,提示了棉花市场存在较大风险,希望各地有关部门提醒涉棉企业吸取2003年度棉花价格大起大落的教训,不要盲目抬价抢购,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笔者认为,作为出口大户的棉纺织行业,未来几年的产业整合势必升级。基于贸易平衡的考虑,出口增长幅度可能下降。“十一五”规划将“三农”问题列为重中之重,棉花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因此可能在价格的保护上不如以前,而会转而以补贴等方式进行适度的保护。

    从目前国际市场上整体商品期货市场来看,棉花的主力多头跟随石油、黄金的多头一道减仓,整个农产品市场基金主力多头撤退明显。原油价格的回落伴随着国际原油市场基金的整体翻空,这也直接打击了一度坚挺的棉价。国际机构预计,虽然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巨大,但由于产量不小,库存可能创记录地达到1100万吨,这也将是20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国内棉价的强势使得国内现货328级(期货标准棉)与美国进口到港价差价拉大到了1000元/吨之上,近日美棉最低到港报价甚至比现货价格低了接近1600元/吨。

    总体来看,国际市场上美棉价格可能在50美分到52美分的区间进行整理,但短期不大可能向上突破了。而国内市场则极可能出现补跌的走势。从技术形态看,郑棉主力0603合约日K线已经呈M头形态,日内的小幅度反弹可以视为是回抽确认。预计国内期货价格可能会在近期回落到14500元/吨一线,然后寻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