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放行远期交易 棉企意在期货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04
     农发行总行日前下发《关于切实作好当前棉花收购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公开鼓励涉棉企业通过远期市场规避风险。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农发行对棉花远期市场的解禁,其贷款企业参与需求更迫切的期货市场的日子也不远了。

    初尝期货套保甜头

    农发行在通知中指出,当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成交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鼓励贷款企业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平台销售棉花,以有效收回银行信贷资金,规避信贷风险,实现银行和贷款企业双赢。由于棉花收储企业资金多来自农发行贷款,此前农发行出于对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对有贷款的涉棉企业资金使用有严格限制。去年6月份郑州棉花期货推出不久,农发行就专门发文,禁止其贷款棉花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这不仅使部分涉棉企业无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棉花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活跃。

    据实达期货分析师孙敏涛分析,农发行现在放行棉花企业参与远期市场,是棉花企业自下而上要求的结果。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剧烈,棉花企业对利用期货市场及远期市场规避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此农发行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去年郑州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部分敢于吃“螃蟹”的涉棉企业,初步尝到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甜头,这让农发行对期货市场的认识有所变化。

    去年年底以来,在投机资金推动下,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大幅上涨至15500元/吨水平。新疆农垦等棉花生产企业便将所产棉花制成仓单,在郑州期货市场抛售。今年6月份,郑商所棉花期货仓单一度达到10万多吨,棉花期货也一度成为去年推出的三个期货新品种中最活跃的。此后棉花期货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一度跌至13000元左右。首尝用期货市场套保的新疆农垦等棉花企业,皆获益不菲。而与此相反,去年一些利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收储企业多在13000元/吨收购新棉,但随后棉价大幅下跌至11000元/吨。由于无法利用期货市场套保规避风险,这部分棉花收储企业亏损严重,导致农发行贷款难以收回。

    风险让农发行改变主意

    今年新棉上市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扬,籽棉收购价格从开始的每斤2.2元一度上涨到3元以上,全国棉花市场和郑州棉花期货价格也大幅走高。针对棉花市场存在的风险,中国棉花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曾于10月中下旬先后发文,警告棉花市场参与者。发改委提醒企业吸取2003年度收购价格上涨过高、后期价格回落,造成棉花销售困难的教训,不要盲目抬价抢购,切实防范市场风险。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认为,由于棉价上涨导致棉花市场蕴含着较大风险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全球棉花资源充裕,棉花供大于求;二是棉花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棉花需求增长速度会比今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三是棉价水平偏高,目前棉花收购价格已涨到710元/担,接近2003年度价格水平,市场风险较大。10月26日,发改委紧急通知公布的当日,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大幅下挫。

    农发行在《通知》中也指出,国庆节前后,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增加了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管理难度。农发行总行要求各地分行和支行结合贷款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防范价格风险,进一步做好当前棉花收购资金管理工作。并鼓励贷款企业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平台销售棉花,以规避信贷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棉花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迫使农发行逐渐意识到期货市场、远期市场对涉棉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因而首先解禁远期市场。

    解禁期货是大趋势

    此次农发行对其贷款企业放行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是远期现货电子撮合交易市场。这种“准期货市场”目前在我国极为盛行,如广西的桂糖市场以及去年关掉的琼胶市场等。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规则看,其与期货市场极为相似。棉花交易市场按月设计交易合约,每月25日交割,最长交割月份为6个月,在全国各地设有18家指定交割仓库。据了解,位于北京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自2002年12月12日开展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以来,截至2005年9月底,已累计成交棉花400多万吨,实物交割30多万吨,参与企业超过500家。

    据孙敏涛介绍,棉花撮合市场只有棉花现货企业参与,没有其他行业投机者,并不能有效规避风险。而郑州期货市场除了现货企业参与外,投机者众多,市场波动性强,这为现货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套期保值机会。此次农发行首先解禁撮合市场,除了考虑部门利益因素外,还可能因为撮合市场波动较小,便于企业操作。但最终农发行将允许贷款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这是大势所趋。事实上,郑州棉花期货上市一年多来,越来越多涉棉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据了解,目前已有2000多家棉花现货企业在郑商所开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