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上涨急走势一波三折 国内减产利多基本消化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0-14
     继8月份长江流域棉区遭遇台风、雨害之后,9月中下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产棉区又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新棉质量明显下降,产量预期也再次大幅下调。受此利多影响,国庆节前后国内籽棉收购价格迅速攀升,进而带动皮棉销售价格继续上涨。而郑商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CF601在10月13日盘中更是创出15680元/吨的新高。但是随着各地收购价大幅上涨,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收购价与销售价倒挂后,市场出现观望、恐高情绪,市场分歧急剧放大。郑棉601主力合约近3个交易日连续盘中300-400元/吨的大幅剧烈震荡走势即是很好反映。虽然节前笔者分析认为今年全球棉价已进入价值回升周期,但国内棉价的超强表现仍是有“过”之嫌,短期调整风险不断加大。

    国内减产利多基本消化

    根据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最新棉花供需报告,中国棉花产量被调减21.8万吨至533.4万吨,但由于美国及印度棉花产量调增,全球棉花产量较上月数据仅下调3万吨。从供需格局来看,依然是内紧外松的巨大反差格局。从调整后产量数据来看,中国棉花产量已比上月国内棉花权威机构预测的570万吨低近40万吨,已不太可能再次下调。至于国内棉花大幅减产的利多效应,经过近一个多月的上涨已基本消化,相反国际棉花供应充足对国内棉价的压力将随着进口棉数量大增而趋于明显。

    从国内籽棉收购价看,自新棉8月份陆续上市以来,已由初期2.5元/斤上涨至目前近3元/斤,折算皮棉价格每吨上涨超过2000元。而从国内外棉花比价关系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目前仍比上涨后的国际棉花现货价指数Cotlook A折算的进口棉港口完税价(1%关税)高约2000元/吨。虽然目前进口棉征收滑准税令进口棉压力暂难显现,但是随着近一个月进口棉签订再次活跃,10月中旬起新年度1%关税的进口棉花配额的申请及后期发放,这一压力将渐趋明显。因此,单从价格上看,在国际棉价没有出现明显走强的情况下,国内棉价继续上行存在较大压力。

    中美贸易谈判再度受挫

    中美在前五次谈判宣告失败后,美国在上周刚接受了业界对中国13类纺织品提出的“特保”申请。虽然市场对10月12、13日的第六轮磋商普遍抱有较好预期,但据会后美方首席谈判员斯普纳称,中美纺织品贸易第六轮谈判仍未能达成共识,美方将保留单方面向中国制的纺织品实施入口限额的权利。尽管经过最初两次磋商失败后,后面的连续失利并没有对市场造成明显利空影响,但此次谈判正值广交会即将召开的时候,负面影响较大。这不仅会导致广交会上的订单数量大打折扣,而且在目前市场已出现观望、恐高情绪的情况下,还会加快购销双方心理由多向空转化的过程。对于郑商所棉花期货来讲,由于之前已提前炒作中美磋商可能的利好题材,因此短线压力骤然加大,这也是造成10月13日棉价冲高回落的主要原因。 

    美棉短期突破可能不大

    美棉中线上涨趋势虽成,但短期出现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的格局限制了中期上涨的高度;二是因美国棉花产量、库存增加以及新棉集中上市等利空因素压制;三是目前美国本地棉花价格已经达到52美分/磅的水平,因此进入CCC贷款项目的棉花数量较去年同期会大幅减少,从而令短期新棉上市压力无法缓解。

    从技术上看,美棉已经成功突破2001年底以来形成的大三角形整理区,中期上升趋势已成。但由于上方60美分/磅存在非常强的阻力,很难一次突破成功,预计突破的时间要到10月底后。

    综合以上,虽然全球棉价已进入上升周期,但短期在新棉集中上市压力还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暂时还不具备再次大幅上涨的条件。尤其是国内棉花价格经过连续快速上涨,技术上已出现超买,市场也出现一定的恐慌心理。在此情况下,广交会召开前的第六轮中美贸易磋商的失败可能成为棉价调整的诱因,而后期国储陈棉拍卖及新年度棉花进口配额发放等也可能会对市场形成冲击。因此郑棉操作上,继续保持多头思维,但短期做多不宜追高,可以等待市场压力释放后进行逢低买入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