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花生“渴望”做成大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26
     “入世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岛应该重新认识花生产业!”12日,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科研处张建成主任激动地说。日前,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青岛市组建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青岛良好的花生出口环境,加快花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产业化开发。

    加入WTO后,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花生却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青岛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据统计,青岛花生去年出口创汇达2亿多美元。

    但目前,花生在青岛一直被视作次要经济作物,其受关注和支持的程度远不及同为油料作物的大豆。业内人士称:“如果给予花生产业支持,花生产业有望成为青岛农业新主角,成为青岛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市农委生产处的负责人介绍,青岛花生主产区分布于平度、莱西、即墨、胶南等地。“农民种植一亩花生所获得的收入大约是大豆的3倍”,莱西市花生种植大户刘明春告诉记者,目前花生的单产大约为每亩200公斤,比大豆高出60%;收购价格达到了每吨4000元以上,而大豆价格还不到3000元。刘明春说,“花生的含油率为50%左右,是大豆的2.5倍,农户种花生更赚钱!”

    此外,花生对土壤和水分等条件要求低,可以在土壤贫瘠和气候较为干旱的地方种植。张建成说:“对于那些资源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地方来说,发展花生产业不失为一条致富途径。”

    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食用花生油生产基地和出口花生的集散地,年出口花生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已带动4万多农户增收。

    优势:出口竞争力明显

    据了解,花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收获和加工过程,均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青岛某外贸公司农产品贸易部负责人李林告诉记者,由于世界各国还未解决花生收获的机械化难题,花生生产一直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因此,花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农产品。

    目前,国际花生仁市场价格为6200元/吨,而同期国内市场价格约为4100元/吨,比国际价格低约34%,具有明显竞争优势。“通过改进品质、规范出口秩序、改善出口环境,花生出口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李林说。

    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国内的植物油生产只能满足国内消费的80%~90%,预计今后我国人均油脂消费量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国内油脂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将依赖进口,国内外对花生的市场需求远未饱和。张建成说:“从这一方面说,花生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市场潜力巨大。”

    现状:产业水平偏低

    由于花生在青岛一直被视作次要经济作物,目前产业水平较低,主要存在研究、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种植花生的产值、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李林说,青岛在花生专用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旱育种、花生深加工、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花生食品系列开发等方面有待加强。张建成对此持相同观点。

    业内人士称,在花生加工环节,青岛大型现代化榨油厂较少,多为中小型榨油厂,更多的是设备落后的小榨油作坊,从而导致了油品质量低、出油率低、花生综合利用率低。目前,青岛花生对外贸易多为原料出口,多为简单加工,如烤花生果、烤花生仁等,缺少精深加工设备和精深加工技术。

    对此,青岛长生市场部刘军经理说:“花生加工技术的落后,影响了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导致花生产业链过短,降低了种植花生的产值和效益。”

    未来:由加工业转向食品制造业

    针对青岛花生产业现状,市农科院研究员陈振德建议,应增加花生精深加工,使花生产品加工业向现代花生食品制造业形态转变。他说:“应拓宽花生食品范围,进行多品种、多层次、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加工,以延长花生的产业链条,提高花生产业化的产值和效益。”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按照产业化的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培植花生营销和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花生产业协会,以企业组织农民生产,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创立新的产品品牌,降低花生及其制品的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记者获悉,目前青岛花生出口协会正在运作中,将在统一协调花生出口价格和生产分工、统一推广优良品种、规范收购和出口行为等方面起到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