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花生市场:怎一个“冷”字了得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12-17
    每年11月至12月,应是国内花生收购和加工的旺季。但今年的花生市场却一反常态,冷清得如一潭死水。目前各地收购商持币观望,致使农民手中的花生无人问津;而出口加工企业在一片降价声中,既不敢出手收购,也不敢得罪持单压价的外商。人们不禁在问:今年的花生市场怎么了?

     农民:无人收购,只得压在手中

     今年降雨量偏大,业内人士普遍预计花生产量要减产,但实际却比去年有所增产。但是各地花生上市后,去年交易火爆的情形在今年却没有出现,收购商只是在10月初花生开始收获时,收了极少的一点花生,此后花生市场就冷清起来。一直到12月上旬,国内花生市场依然低迷,各地所有的花生收购商几乎都在持币观望,导致大量花生积压在农民手中。

     收购商:不是不想收,而是不敢收

     去年花生市场交易活跃,特别是为外贸加工企业收购原料的个体花生收购商更是威风八面。由于去年收购的厂家多,谁出高价,个体花生收购商就给谁供货,还要先垫付货款。去年花生市场的主动权可以说是完全掌握在个体收购商手中。而今年个体收购商却是有苦难言,他们普遍反映不是不想收,而是不敢收。去年的花生毛果最高收购价为每公斤4元左右,因此今年秋天花生刚下来时,农民都以去年的价格作为参照,价低了不愿出手,有的收购户以较高的价格抢先收了不少的花生,但是没过多久,花生市场价格开始步步走低,导致抢先收购花生的经销商损失惨重。由于加工企业不要货,大多数收购商只得停止收购,这也导致了花生价格的下跌,上市至今,每公斤花生的收购价格已下跌了0.6~0.8元。因此,对于收购商来说,就陷入了“早收早吃亏、多收多赔钱”的窘境。由于目前外贸出口形势还不明朗,加工企业不要货,花生市场价格仍在下降。因此,多数个体花生收购商宁肯少收入也要晚收购,以避免落价的风险。

     加工企业:有一单就做一单

     今年的花生市场之所以出现与往年迥异的情况,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出口加工企业还没有接到大的订单。往年这个时候,国外的花生制品订单几乎全部下完了,企业的任务就是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地进行加工生产,确保按时交货,但今年不论是花生生料的订单还是熟料(烤果和油炸花生)的订单,企业都没接几个,也就不敢大量收购花生,使得整个花生市场交易不旺。

     外商:持单不动意在压价

     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0~11月份国内花生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花生出口量之所以如此少,完全是因为外商持单不动所致。去年花生因受灾导致减产,原本没有存货习惯的日本进口商认为,中国花生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不足,担心货源偏紧、价格上升,因此在去年秋季几乎签订了全年的供货合同。充足的订货使各地花生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个体收购商也满天飞,直接导致了花生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涨。而今年,日本客商摸清了中国的市场潜力,大量减少订单,不到存货售完不进货。他们的本意就是用少订货来迫使中国的花生降价。日本客商的这一策略似乎起到了作用,国内花生收购价格直线下降,目前部分地区花生收购价格已下降到4000元/吨以下。尽管如此,日本客商也没有发来大的订单。

     花生市场:如何掌握主动权

     国内的花生价格,一直受制于外贸出口。外贸出口价格高,花生市场的初级收购价就高,农民的收益也高;反之价格就低,农民种花生的积极性也就在这高低震荡间来回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国内花生市场受国际需求的影响很大,花生价格的涨落有一定的市场规律,但今年出口花生的收购现状,却与国内没有统一的出口花生协会的协调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去年花生出口形势看好,农民今年的出价意识就固定在去年的基础上,不给高于去年的价不愿出手。而外商看准中国目前的出口加工企业没有统一的组织从中协调,势必利用统一采购的利器来打破中国花生市场的高价格局,一步步迫使中国的出口商就范,这样的先例有过多次。

     处于农民惜售和外商持单压价两面夹击中的出口花生加工企业,一致要求成立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出口花生协会。只有成立出口花生协会,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才能对内稳定花生的收购价格,使国内市场的花生价格不产生大起大落,在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还可做到一致对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出口花生价格和质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