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棉花市场饱受周年波动现象折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9-30
    我国棉花市场全面放开以后,棉花生产一直极不稳定,出现了种植面积一年多一年少,棉花价格一年低一年高的情况,专家称之为棉花周年波动现象。去年国内棉花歉收,棉价创出历史新高。而今年棉花丰产丰收,棉价却陷入了

    深深的泥沼。棉花周年波动怪圈依旧笼罩着国内棉花市场。

    

     今年国家紧缩银根,棉花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入市,造成棉花需求萎靡不振。与之对照,今年国内棉花产量增长,推动了供给量上升。此消彼长,用简单的经济学供需原理判断,不难得出棉价下跌的结论。

    

     江苏是我国产棉大省之一,记者近日在江苏射阳、兴化等棉区了解到,今年该省棉花平均单产较去年增加50%以上,棉花总产达900万担左右。新收籽棉开秤在1.8元/斤左右,只有去年平均价的一半。在兴化市沈沦镇安塘村农民张同山的棉花地里,张同山指着棉花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家种了4亩棉花,每亩化肥150元,水费20元,种子50元,农药50元,农膜15元,税35元,耕地费30元,农本约350元,劳动力成本400元。今年亩产籽棉500斤,每斤2元,可卖1000元,每亩收入250元,不仅比去年低,而且比种水稻收入也低,他觉得棉价应该2.5元/斤比较合适。

    

     兴化市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姚明说,根据农发行调查,由于物价上涨因素,今年棉农成本比去年略有上升,成本为719元/亩,比去年上升17.5元/亩。同时,由于刚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税金比去年减少13.8元/亩,其它费用42元/亩,比去年增3.3元/亩。而已经开秤的棉价为1.8元/斤左右,种植成本增加的同时棉价大跌,将影响棉农增收。

    

     今年“全国产棉第一县”射阳县的棉花特大丰收。副县长刘加模说,今年棉花一是面积大。全县今年的棉花面积大约90万亩以上,比去年的实收面积增加10万亩。二是产量增。据实地调查,目前全县棉花平均单株成铃达35个以上个桃。预计皮棉平均单产可达200斤以上,总产有望实现180万-200万担左右,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品质优。全县80%左右的棉花品种是抗虫杂交棉,优质桃比重占80%以上。四是上市早。比去年早采摘、早上市25天以上。令刘加模忧心的是,在这棉花生产特大丰收的年份,能否保证新棉收好收了,能否保证棉农增产增收,能否达到政府、企业、棉农三满意是现实问题。

    

     在射阳县盐东镇,棉花经纪人史新亮正在家里收购新棉。他对记者说,现在收的新棉1.7元-1.9/斤,不会高于2元/斤,不但没有收购资金,价高了还会亏本。他认为正常棉价应在2.5元/斤,农民才愿意种棉,与水稻收入持平。

    

     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广大棉农正面临销售难和价格低的心理压力。棉花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去年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失真,国际国内呼声一片,都认为棉花资源将严重短缺,导致绝大多数收棉企业失去了理智,上演了一场抢购的闹剧,广大棉农在卖方市场中成了最大的赢家。在去年开秤前,广大棉农就满有把握地说,籽棉低于3.5-4.0元/斤坚决不卖,最终销售价格与心理预期基本一致。而今年,由于他们知道去年的收棉企业基本上都亏损,有的企业已亏趴下去了,国家也采取了紧缩银根的信贷政策,因此,他们对今年的新棉收购价格预期没有去年高。有棉农分析说,去年1斤籽棉平均卖到近4元钱,今年预计2斤籽棉才能卖到4元钱。

    

     盐城供销社朱志国说,去年,江苏棉花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一路上涨。据统计,盐城地区的收购均价为3.9元/斤,其中东台高达4.1-4.2元/斤。去年收购行情对今年市场主体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大丰对80户农户的调查显示:虽然棉农的心理价位有所下调,但其预期籽棉价格依然在2.5-3元/斤左右。而当地棉花企业预期在2.1元/斤,最高不超过2.2元/斤;东台棉农的籽棉预期价格也在2.5元/斤以上,而当地企业预期籽棉价格在2元/斤左右。射阳双山集团等企业的预测籽棉收购价在1.8-2.0元/斤左右。可以看出,市场购销双方的心理价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按照流通企业预期籽棉价格2元/斤计算,在棉籽价格为0.55元/斤,相对应的皮棉价格为8967元/吨,加上每吨500元的加工费用、300元的人工成本和300元的利息成本,流通企业皮棉成本价为10067元/吨左右。如果按照棉农的预期籽棉价格2.5元/斤,相对应的皮棉成本价为12770元/吨,企业不敢轻易收购。

    

     江苏省供销社棉花处张义江处长说,今年江苏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达630万亩,比去年增加120万亩,增幅达到24%。全省棉花皮棉单产可达80公斤左右(籽棉500斤左右),比上年增长50%,总产量在900万担左右,比上年增长80%左右。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达8500万亩左右,增长10%以上;总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长近30%。2003棉花年度,国内共进口棉花19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63.9%。美国棉的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的供需矛盾,对棉花价格的下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广大棉农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怕无人收购,二怕价格太低,三怕货款不全,四怕亏本太大。射阳县海河镇一位姓戴的棉农说,今年的棉花价格能卖到去年的一半他就满足了,因为今年棉花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50%,收入基本上与去年持平,他们就怕没人收购或者是收购企业太少使棉花价格被压得大低。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的今天,保障农民增收、本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千方百计组织好棉花收购工作,确保棉农手中的棉花能顺利销售出去且能卖出一个适中的价钱。

    

     受棉花周年波动现象影响,我国棉农、收购和纺织行业轮流受损,不仅严重损害行业利益,而且十分不利于全国棉花大产业的正常发展。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建立棉花市场预警机制,使我国棉花产业在WTO框架下顺利平稳发展。

    

     2003年度棉花市场是不平凡的一年,从事棉花经营的企业和人士感叹更多。江苏省供销社张义江认为,2003年度是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供求形势激剧变化最大的一年。棉花生产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年总产不到500万吨,比预测产量590万吨减少100万吨;市场由去年新棉收购的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江苏平均价格籽棉收购价格达到3.55元(全国平均价格3.2元),比上年同期上涨70%左右,个别地方收购价格达到4.3元;到今年初受进口棉冲击,造成棉花供大于求,销售价格一落千丈。棉花收购价格快速上涨与销售价格快速下跌形成剪刀差,使大部分棉花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许多企业濒临破产。因此,建立棉花市场预警机制,防止棉花市场的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利于加强棉花生产,稳定产量和价格。加强宏观调控,稳定棉花生产和供求,保护农民利益,加速培育棉花龙头企业,增强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是棉花行业人士的期望。而且,作为一项大宗农产品,棉花种植面积的多少,棉花价格的高低,对棉农增收,对纺织品出口,对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对满足消费者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为防止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和调控艺术,促使我国棉生产和棉花产业健康向前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棉花市场预警。

    

     据有关专家和广大棉农反映,2004年的棉花苗情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且上市早,产量高、品质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0%-16%左右,预计棉花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以上,比去年增长23%。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横亘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面前,即如何防止和避免因收购资金供应不足而出现“卖棉难”的问题。政府没有料到,去年棉花产销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大量进口棉花导致棉价大跌,直接影响今年棉花购销行情。

    

     二、有利于棉花购销市场管理。棉花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去年棉花市场管理有所削弱,收购秩序比较混乱,无证收购更是比比皆是。去年由于棉花资源的紧缺,一些个体棉贩打着棉花经纪人的旗号,四处游收,混等混级,扰乱市场;加之一些无证企业也从事收购加工棉花,哄抬价格。据连云港市反映:全市有加工销售资格的棉花经营企业53家,而实际从事棉花加工经营的企业有1000多个。响水县七套乡有小轧花机1000多台。这些无证企业和个体棉贩加入棉花经营、加工,使得江苏省去年的棉花质量更难把握,棉品质较以往有较大幅度下降。

    

     在市场管理上,作为棉花市场管理主体的工商等部门,自1999年棉花市场化改革后也有放松管理的苗头。一些部门借收购之机,对经营企业乱收费。部门从自身利益考虑,自定收费标准,要求新棉上市时,收购站在办理收购许可证时,均交纳一定的费用,供销社的基层供销社和棉麻公司收购点是棉花收购的主要渠道,徐州市丰县每一个站交1000元以上,贾旺区在3000-5000元不等,令基层收购企业叫苦不迭。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来是棉花收购必争之地。目前,徐州市经省工商局认定有收购、加工资质的棉花企业为139家,但现在各地非法从事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多达上千家,丰县有80余家、铜山县有60多家,邳州市非正规的加工企业比正规企业还多。加之一些地方性保护,非法收购加工棉花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导致有限的棉花资源严重破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收购经营秩序。棉花市场的混乱要求建立预警机制,稳定市场秩序。

    

     三、有利于确定棉花进口数量和棉花储备安全。国家宏观调控仍将对棉花市场价格走势起重大调节作用。去年棉花市场的大幅波动,主要是因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进口棉采购供应,对棉花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今年棉花收购价格大幅度下降,对棉农增收不利。虽然根据在加入世贸时的有关承诺,我国将在2005年取消棉花进口配额,但是据发展改革委透露,国家将继续对棉花进口实施配额限制,但为缩小国内外棉花差价,将继续追加棉花配额。由于目前CotlookA指数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折合计算每吨差价在1200-2600元之间波动,外国棉花有一定的价格优势。2004年度,受国内棉花供求失衡的影响,预期本年度棉花进口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预期进口110万吨,进口越多,对国内棉价冲击越大。因此,建立棉花预警机制,有利于提前确定棉花进口量,也有利于棉花储备,在棉花丰收时国家加大储备,市场紧张时抛出,既保障市场供应,又稳定价格,防止大起大落,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

    

     四、有利于银行放贷和供销社在棉花购销市场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于缺乏预警机制,农发行去年放贷的江苏省境内企业普遍亏损,其中亏损额最大的达35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有的企业虽然贷款已全部归还,但有一部分是用短期借款和预收贷款产还贷的,将来要用新棉抵算或现款归还。这种行为与农发行的资金封闭管理相悖,处理不好就会给农发行的信贷资金带来一定风险。在供销社与棉花企业社企分开改革后,供销社没有棉花市场管理功能,但仍然把做好棉花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供销社作为传统的经营企业棉花的主渠道,对棉花收购和经营历来高度重视。近几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收购棉花量占全社会的收购量仍占全省收购量的60%-75%,仍然是主渠道。供销社做好棉花工作用仍然是为农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棉花预警机制,有利于各级供销社以及产棉大县都在新棉收购期间加大对棉花收购工作的指导,确保新棉收购顺利进行。

    

     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棉花预警机制,一是要成立相关机构或赋予棉花协会相关功能,进行国内外市场调查,发布权威信息,指导棉花生产;二是国家棉花进口要有度,应在棉花紧张时抛出,丰收时储备,不能以牟利为目的,确保棉花安全;三是完善棉花期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