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年度国际棉花市场回顾与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8-25
    一、2003/04年度国际棉花市场回顾

    

    (一)产需状况

    

    从总体上看,2003/04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状况较为紧张。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2004年8月份全球产销存预测,2003/0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047.3万吨,需求量为2148.1万吨,产需缺口达100.8万吨。从局部看,少数棉花消费大国的供需状况更为紧张。

    

    近几年,随着亚太地区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棉花消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集中在亚太地区,二是向高等级转移。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既是亚太地区主要的棉花消费国,也是这一地区主要的棉花生产国。2003/04年度,除印度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外,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因受天气和病虫害影响大幅减少,品级严重下降,而棉花消费量又都出现了增长,因此两国国内棉花供应严重短缺,进口需求激增。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主要棉花出口国的产量也因天气原因大幅减少,导致全球供需紧张状况加剧。

    

    根据美国农业部2003年11月份全球产销存预测,2003/04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485.5万吨,同比减少了6.6万吨,消费量为705.4万吨,同比增加了76.2万吨,产需缺口达219.9万吨;巴基斯坦的产量为168.7万吨,同比减少了1.1万吨,消费量为209万吨,同比增加了8.7万吨,产需缺口达40.3万吨;乌兹别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的棉花产量分别为89.3万吨和32.7万吨,同比分别调减了10.9万吨和4.3万吨。

    

    巨大的供需缺口使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进口量达到191.6万吨和40.3万吨,分别创下两国历史最高记录。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美国受益匪浅,棉花出口量达300.5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西非法属区的出口量也达到了97.7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虽然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较2002/03年度大幅减少,但两国的棉花出口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分别达到65.9万吨和46.8万吨。

    

    (二)价格变化

    

    2003/04年度,国际棉价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攀升阶段、震荡回落阶段和下跌阶段。

    

    1、攀升阶段(2003年9月初至10月底)。在此期间,北欧到岸价A指数和2003年纽约期货12月合约分别累计上涨了17.25美分/磅和17.34美分/磅。造成国际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如下:

    

    (1)供需紧张

    

    2003/04年度,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大幅减少,棉花品级严重下降,两国的进口需求空前高涨,导致国际棉花出口贸易异常火爆,国际棉价不断攀升。2003年10月,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中国政府在2003年原定85.6万吨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基础上追加了50万吨,强有力地刺激了国际棉花贸易,拉动国际棉价大幅上涨。以美棉出口为例,2003年10月17-23日的美国农业部棉花出口报告显示,当周美棉净出口量为33.42万吨,创下2003/04年度最高记录,其中28.10万吨被中国包揽(图2)。同时,由于中国、巴基斯坦和一些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进口需求集中在SLM 1-1/16"以上等级,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棉价的上涨。

    

    (2)人为炒作

    

    由于国际市场供应紧张,棉花收购转为卖方市场,企业为抢夺资源竞相争购,导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同时,为追逐利益,中国、巴基斯坦以及美国等许多国家的棉农、轧花厂和棉商都有囤棉惜售行为,使供需紧张状况进一步恶化。

    

    (3)化纤价格上涨 用棉需求相对增加

    

    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飙升,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化纤的价格也呈上涨趋势。国际著名石油化纤产品市场研究机构PCI Xylenes & Polyesters公司2003年第三季度市场报告显示,2003年4-8月,西欧1.7d涤短和美国1.5d涤短价格就已分别上涨到1300美元/吨和1500美元/吨左右。化纤价格上涨导致纺织企业普遍调增配棉比(中国例外),使用棉需求相对增加,对国际棉价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震荡回落阶段(2003年10月底至2004年5月上旬)。在这段时间里,北欧到岸价A指数和纽约期货7月合约分别累计下跌了6.95美分/磅和13.85美分/磅。国际棉价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

    

    (1)棉价过高 抑制消费

    

    由于棉价过高,各国纺织企业的赢利空间受到严重影响,不得不采取随用随买策略,导致国际现货市场交易清淡,国际棉价开始下滑,但由于全球供需缺口犹存,棉价回落速度缓慢,且伴有小幅振荡。

    

    (2)中国再次增发配额 企业观望心理加重

    

    2004年3月,中国政府在2004年原定89.4万吨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基础上又增发了100万吨,国内棉价受到进一步打压。随着国内棉价的回落,国际棉价也开始下滑,使国内纺织企业的观望心理加重,购棉数量有限,无法对国际棉价形成支撑。同时,其他国家的棉花进口商和纺织企业也在观望,不肯轻易进货。

    

    3、下跌阶段(2004年5月中旬至7月底)。北欧到岸价A指数和纽约期货12月合约分别累计下跌了16.60美分/磅和18.72美分/磅。截至7月底,纽约期货投机商净空头率为37.3%,创下年度最高记录。国际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有:

    

    (1)新年度棉花产量增加 新花与旧花价差扩大

    

    2003/04上半年度的高位棉价强有力地调动了各国棉农的植棉积极性。随着北半球各产棉国春播工作的陆续展开,市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2004/0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上。在这段时间里,北半球的天气比较稳定,各主要产棉国的棉花生长状况普遍优于往年。自5月上旬以来,2003/04年度北欧到岸价A指数和2004/05年度北欧到岸价A指数之间价差明显(图3),致使旧花销售更加疲软。2004年6月,美国农业部首次公布的2004/05年度全球产销存预测显示,全球棉花产量为2240.1万吨,较2003/04年度增加205.1万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产量较2003/04年度分别增加了145.9万吨和11.8万吨。受此影响,国际棉价继续下跌。

    

    ]

    

    (2)低等级棉供应相对过剩

    

    虽然2003/04年度全球产需缺口较大,但需求集中在SLM 1-1/16"以上等级。时至年度末期,全球高等级棉供应告罄,而低等级棉供应相对过剩。以美国为例,2004年5月,该国的高等级棉已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图4),剩下的70多万吨期末库存多为SLM 1-1/16"以下等级,难以获得消费支撑,成为纽约期货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中国纺织企业资金紧张

    

    2004年5月上旬,中国政府把纺织业列为增长过热的行业之一,导致纺织企业暂时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受资金紧张和新花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许多中国纺织企业开始毁约。美国农业部棉花出口报告显示,7月16-29日,中国纺织企业取消美棉进口合同2.21万吨,与2003年10月17-23日进口28.09万吨美棉的那一幕形成鲜明对照。至此,中国从美棉进口大户变成了毁约大户,这对于本就萧条的国际棉花市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2004/05年度国际棉花市场展望

    

    (一)供求总体趋势

    

    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主要产棉国的天气状况总体上比较稳定。虽然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印度的季风气候也来得较晚,但都没有对棉花生长造成实质影响。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8月份全球产销存预测,2004/05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为5.2亿亩,较2003/04年度(下同)增加3597万亩;产量2257.7万吨,增加214.7万吨;消费量2150.7万吨,增加32.6万吨;期末库存906.7万吨,增加107.1万吨;库存消费比42%,减少4%。上述数字表明,全球产需状况很可能会发生逆转,由2003/04年度的供不应求转变为2004/05年度的供大于求,给国际棉价带来巨大压力。据此,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04/05年度北欧到岸价A指数平均为57美分/磅,较2003/04年度减少12.5美分/磅。不过,8月2-18日,2004/05年度北欧到岸价A指数平均值只有52.19美分/磅,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上述预测,国际棉价显然还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二)看涨因素

    

    1、产量方面

    

    现在距棉花采摘还有相当一段时间,2004/0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能否达到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的2257.7万吨,主要取决于在这段时间里各产棉国的棉花生长状况。

    

    目前,中国内地大部分产棉区正经历雨季,有可能影响棉花生长;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预测,由于今年墨西哥湾气温偏高,强对流云团较多,飓风形成的概率大大高于往年,有可能对美国棉田构成威胁;印度的转基因棉种植面积相当可观,但管理不善,抗病虫害能力极不稳定,而且该国今年的降雨量较去年减少15%,对棉花生长不利;巴基斯坦的病虫害管理落后,而且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棉花单产未必能够提高;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35%为沙漠地带,三分之一的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处于热带高气压和东南信风的控制之下,气候比较干燥,水资源紧张状况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该国相当一部分棉田依靠雨水灌溉,产量很不稳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棉花生产的投入有限,导致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因此该国棉花播种面积、单产和品级都呈下降趋势;西非地区政局不稳,棉花产量能否超过2003/04年度还是个问题。

    

    2、其他方面

    

    (1)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已采取修改日涨跌板规定、调减建仓保证金和放宽投机持仓量限制的办法来吸引投资者。

    

    (2)中东地区政局不稳,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化纤价格坚挺(中国例外),因此各国纺织企业有可能增加配棉比。

    

    (3)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达成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协议,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从2005年1月1日起废除,有望刺激全球棉花消费增长。

    

    (4)6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就美国和巴西之间的棉花补贴争端做出最终裁决,认定美国政府为棉花种植者提供的补贴是不公平竞争手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棉花问题资深顾问路易斯格拉克斯预测,如果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国际棉花价格有可能上涨12%。

    

    (三)看跌因素

    

    1、美国和土耳其纺织界发起了“伊斯坦布尔宣言”,旨在将全球纺织品配额延长至2007年。目前,墨西哥和一些非洲国家已签署了该宣言。

    

    2、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正在备战无配额时代,有可能为保护本国纺织企业利益而使用“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法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

    

    3、虽然美国政府已向世界贸易组织表示要逐步削减棉花出口补贴,但到目前为止,布什政府尚未制订具体的削减额度和时间表。

    

    4、由于中国政府把纺织业列为增长过热的行业之一,纺织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花消费。

    

    5、美元升息后,人民币也面临升息压力,这样有可能抑制纺织品和服装消费,从而影响棉花消费。

    

    附:2003/04年度国际棉花市场大事记

    

    1、2003年10月20日,鉴于国内棉花供应紧张,巴基斯坦纺织协会要求政府批准进口印度棉花。

    

    2、200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棉花总会(NCC)在京举行媒体座谈,表示将针对中国企业需求,提供更多、更优的棉花。

    

    3、2003年11月4日,巴西指责美国棉花补贴政策损害巴西棉农利益。

    

    4、2003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针对来自中国的三类纺织服装采取“特保措施”,实行临时配额限制。这三类产品包括:第222类(针织布),第349/649类(棉制和人造纤维胸罩)和第350/650类(棉制和人造纤维睡衣)。

    

    5、2003年12月11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拉姆卡里莫夫表示,棉花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由于2003/04年度棉花产量创下历史最低记录,他已任命了一位新总理以接替现任总理,主要负责处理农业问题。

    

    6、2003年12月12日,棉花期货正式在印度国家商品交易所(NCDEX)开市交易。

    

    7、2003年12月26日,为确保完成棉花增产计划,越南农业专家建议该国政府制订总体棉花种植规划并提供种植补贴。

    

    8、2003年12月29日,西非经济与金融联盟(UEMAO)在多哥召开会议,共同宣布了一项旨在加强各成员国的棉花和纺织行业竞争力的计划。

    

    9、2004年1月6日,达利文先生在全美棉花种植者年会上畅谈全球供求形式。

    

    10、2004年2月5日,南非试种转基因棉成功。

    

    11、2004年2月16日,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访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旨在为展开多边农业谈判开辟道路。

    

    12、2004年3月5日,土耳其和美国纺织界向世界贸易组织呼吁,为避免中国等纺织大国垄断全球市场,应把在全球范围内取消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日期从2004年12月31日延长到2007年12月31日。

    

    13、2004年3月19日,欧盟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将于今年年底取消所有剩余纺织品与服装进口配额。

    

    14、2004年3月30日,美国棉商呼吁中国加入世界棉花贸易规则体系。

    

    15、2004年4月2日,成龙代表JC Collection 接受了“COTTON USA”和香港中央棉织所颁发的卓越华尚大奖。

    

    16、2004年5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就巴西起诉美国棉花补贴政策一案做出初步裁决,判巴西胜诉。

    

    17、2004年5月24日,巴西期货交易所在京召开经贸交流洽谈会。

    

    18、2004年6月1日,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棉花期货交易。

    

    19、2004年6月18日,世贸组织就美国和巴西之间的棉花补贴争端做出最终裁决,认定美国政府为该国棉花种植者提供补贴属于不公平竞争。

    

    20、2004年6月30日,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与Globecot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入世以后,中美两国在棉花行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迈向新的里程。

    

    21、2004年7月28日,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东南亚及中国地区总监寇杰先生应媒体要求就进口美棉的质量问题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表示,大多数中国的用户对美棉的质量还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