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失衡压抑棉价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8-02
郑棉上市初期就上演了一次大跌行情,但其后大部分时间在13000上下维持低位横向振荡,其间的两次下跌和一次上冲均未形成明显突破。棉价呈现的盘整格局从整体上看表现出较明显的弱市特征。

  据 有关报道,棉价暴跌已引起政府重视,在近期召开的棉花质量检验体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为防止棉价进一步下跌将采取调控措施,但从郑棉期价表现来看市场对此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就在于该利多因素是潜在的、间接的,因而被忽视。相反,目前利空因素却是现实的、直接的,因而其影响力发挥较明显,其中导致郑棉现阶段难以走强的最大压力就是棉花市场的供给失衡。笔者认为现阶段棉花市场供给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阶段现货库存压力相当沉重,而且预期供给压力还会继续增加,这是导致目前郑棉期价难以走强的根本原因。供求状况是决定价格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从现阶段国内市场反映的信息看,棉花流通企业仍拥有大量的商业库存,这使郑棉短期内不具备走强的基础;从预期看,后市棉花市场还面临着供给增加的压力。2004/2005年度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增长,据调查占国内棉花产量30%以上的新疆地区,2004年种植面积增加了15%左右,估计在1650万亩以上,其他省区今年棉花播种面积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如河北增长了13.5%,山东增长了20.1%,河南增长了13.5%,江苏增长了12%,湖北增长了6%,预计今年我国棉花总产量将有很大的增加,这将对后期棉价形成利空。受预期未来棉价下跌的影响,近期尽管各地棉花现货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纺织企业采购兴趣依然低落,有二十天左右棉花储备的大、中型纺织厂中近80%表示短期内不准备采购棉花补库。供给压力趋大是导致目前棉花期现两市低迷的主要原因。

  其次,低迷的消费更加凸现了供求矛盾。消费的低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棉花为原料的下游制成品消费不畅。从目前国内各地反映的信息看,由于前期纺织企业采购成本较高,受3月份棉价暴跌影响目前棉纺企业产成品库存水平普遍较高、亏损严重,下游产品的购销不畅使得后期棉花采购形势不容乐观。二是销区近期拉闸限电导致棉纱的消耗量明显下降。近期电力紧张造成许多省份拉闸限电,尤其是纺织业发达的沿海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缺电严重,部分企业被迫通过放假来避过用电高峰。自年初开始江浙一带的纺织企业就停三开四,开工率不足、大量纺织生产能力闲置,许多企业由于限电原因不得不取消订单,个别地区纺织厂开始轮休,对棉花原材料的需求也因此减少。上述地区电力能源的紧缺无疑使本已低迷的棉花市场雪上加霜。

  再次,国内市场还将面临低价进口棉的压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近几年棉花进口配额逐年增加,2005年后我国将取消棉花配额,在目前国内外棉价的差距已上升到2000元/吨以上的背景下,国内市场还将面临低价进口的压力。国际市场方面代表国际现货棉价的Cotlook指数持续下跌,其中代表高等级现货的Cotlook A指数7月26日至7月28日三日平均为55.48美分/磅,较上周后期跌1.07美分/磅,折口岸交货价11732元/吨,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750元/吨;Cotlook B指数平均为50.72美分/磅,较上周后期跌1.58美分/磅,折口岸交货价10741元/吨,低于国内527级棉到厂价1234元/吨。据了解在美国纽约期货连续走低的冲击下近日外棉现货到港报价也不断下滑。其中外棉经销商对MOT SLM1.1/16(相当于国内328级)7、8月装运到中国的港口三日平均报价为49.10美分/磅,较上周后期跌1.30美分/磅,折合人民币10416元/吨,低于国内429级棉到厂均价2519元/吨。美棉由于有强大的补贴政策做后盾对棉农影响不大,但这将会对国产棉带来冲击。

  另外,国家对纺织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尚未出现松动,很难像去年那样把棉花价格迅速炒热。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将纺织列入控制范围,造成新棉收购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周转资金紧张,今年参与收购的棉商和纱厂较去年会有大幅减少,从而加大棉花价格的上涨难度。前期在国家有关部门声称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市场普遍预期国家政策可能出现松动时,棉市也借机产生过一轮小级别的反弹行情,但近日温总理强调继续坚持宏观调控使市场又重新弥漫悲观气氛,这也是压抑郑棉期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以上对供求状况的分析可知,目前郑棉市场无论从商品供给量还是从资金供给量看均处于失衡状态,价格上涨缺少真正有力的支撑,所以预计郑棉后市难以走强,投资者可寻找时机高位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