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货呼之欲出 涉棉企业谨慎乐观
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的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针对5月28日即将挂牌的公开消息,记者25日致电郑商所,一位外宣负责人称,“肯定就在近日推出,但具体时间暂不好明确说”。
今年春季以来,尽管有相当多的棉花行业从业人士提出,“目前挂牌并非最佳时机”,但郑商所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多少表达了
某种急迫心情。一些有针对性的期货培训活动,已在北京、郑州、武汉等地陆续开办,国内重要涉棉企业及部分期货公司都派了专人参加。
“其实从去年开始,郑州商品交易所就一直在为棉花期货上市造势。”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综合处刘华今天对记者说,“一定程度上这表明了市场的信心和态度,推出棉花期货是大势所趋。”
与此相关,我国拥有较长的棉花产业链,5000万个农业家庭、两亿农业人口从事棉花生产,1700万人从事纺织行业。虽然棉花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20%,但中国并不控制国际棉花市场的定价权。
据悉,业内人士已经达成共识,有必要建立我国的棉花价格体系,为涉棉企业和棉花生产者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市场。
浮躁的棉价
推出棉花期货的直接动力,来自国内市场波动剧烈的棉价。去年10月份,由于市场对国内棉花需求缺口预期过大,新棉收购价格从每吨1.4万元狂涨3000至4000元,最高达到1.9万元每吨。
“这是第一次波动。”刘华说,第二次波动从春节之后开始,到3月份持续阴跌,直到5月份,棉花现货市场经历了连续5个跌停,至每吨1.6万元。“大幅度的价格涨跌让涉棉企业心惊胆颤。”刘华说。
这基本上是个“原始市场”,一位长年从事棉花购销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他认为,涉棉企业进行现货交易时要全额付款,占有资金很大,一旦货物到手,就期待只涨不跌,风险极大。而棉花是一种特殊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大,价格的确难以预料,“很多时候就像赌博”。
目前,我国棉花购销体系正从统购统销的计划性调控,逐渐向以市场为核心的多元化购销体系转变。从1998年国家放开棉花价格,到2003年民营企业占收购企业比例超过50%,放开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同时,即便拥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急速发展的纺织工业仍然造成了国内棉花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需求过于旺盛,而国家从1998年开始低价位出售的库存储备棉,目前也基本售罄,市场存在抬高价格的投机冲动。”上述资深人士说,“不确定性增加了。”
寻求确定性
人们渴望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求确定性。棉花期货本身具备的套期保值功能,多少满足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简单来说,棉花期货的运作模式是:棉花生产商或收购企业进行现货交易同时,根据对未来现货交易价格的判断,按照期货市场的目前定价买入或卖出相同额度的期货合约,以此规避未来现货交易可能带来的损失。
“国际上棉花价格波动异常剧烈,没有一家涉棉企业不参加棉花期货交易,否则,它就面临破产的危险。”一位业内人士说。
记者从中储棉信息中心了解到,棉花期货有望上市的消息刚传出,一些期货公司和投机者就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因为担忧监管能否有效,国家一直比较谨慎。”刘华说。
郑州商品交易所市场部姬广坡曾表示,推出棉花期货要本着“宁慢毋乱、与国际接轨、发挥功能”的基本原则,郑商所在上市准备工作上格外细心,此前进行过严格的测试和模拟。但他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中储棉信息中心的针对性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期货是一种交易手段,本身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棉花期货上市之初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期货只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保值或套利的工具。”刘华认为,棉花期货对平抑棉花现货价格并没有直接作用,“宏观政策及供需状况对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
前述棉花行业资深人士则认为,有了期货市场不等于棉价就不波动了,棉农和涉棉企业能从期货市场价格中发现更多的信号,从而为将来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指导。“这也是期货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一个慢热的过程
长期看,已经酝酿近10年的棉花期货在此时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积极的。前述资深人士认为,一个规范的、有严格监管的、可靠的市场,会给各方面带来信心。“被棉价折腾过的人们,至少感觉不那么脆弱了”。
但相应的担忧依然存在。大多数人对棉花期货的操作还不熟悉,需要学习。一些期货公司的人士认为,棉花合约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棉花期货作为一个特殊品种,同以前的油脂、谷物、金属、橡胶等品种完全不同,其中自有生长、种植和供求规律。
此外,不少涉棉企业对棉花期货的推出时机也存有疑惑。中储棉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一些浙江、江苏的大型纺织企业对入市进行期货投资持谨慎态度,在近期银根紧缩、资金周转困难的背景下,观望气氛更加浓厚。
“贷款都有困难,投资期货可能更不在考虑之中。”刘华说。
对于市场普遍存在的谨慎态度,郑商所也表示,希望棉花期货推出以后,各项工作能稳步推进,企业最初以套期保值的形式介入较为稳妥,这样对于棉花期货品种的稳步发展、避免市场大起大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
“这必定是个慢热的过程”。前述资深人士对记者说。毕竟,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才刚刚起步。与此相比,早在1870年棉花期货就在美国出现,已经130多年了。
■链接
大宗农产品期货宜缓行
肖强
近日粮食价格涨声四起,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的议论逐渐走强。近日,中国证监会已批准上市棉花期货,业内人士预计,玉米、大豆2号期货也将相继面市。
但是,中国期货市场十多年来风险迭出的发展历程表明,期货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先天不足。在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根本矛盾之前,现阶段上市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宜慎重。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发育程度较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也刚刚开始。在这种大背景下,虽然国家已经逐渐采用市场手段干预价格波动,但这只是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推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另外,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大量粮食经营企业参与,但他们只是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跨市套利者,即在现货市场上从农民手中收购,然后转抛在期货市场上博取差价。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根本不具备参与期货市场的条件,完全被排除在价格制定的过程以外。
一个没有生产者参与的品种,最后必定沦为大资金博弈的平台,其发展方向最终很可能偏离良好的初衷,系统风险依旧存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推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期货市场的“双刃剑”作用。
期货市场本质是一个转移现货风险的市场,而中国农民目前最迫切的现实需求,不是转移价格风险,而是要解决在粮价低迷时“卖粮难”的问题,以及在粮价上涨时“卖好价钱”的问题。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流通领域培育出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该组织将成为期货市场中真正意义的生产者,并参与价格制定,达到市场博弈力量的均衡。同时,这种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又可极大地提高整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从而形成上市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基础。
一周热点
- 2021-03-02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增长,对我国装运五船玉米
- 2021-03-02美国玉米酒糟粕周报:天气改善,产量恢复,玉米酒糟粕价格下跌
- 2021-03-022021年3月1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02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33.4万吨大豆
- 2021-03-02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49%
- 2021-03-02AgRural: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25%,产量上调
- 2021-03-0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现货玉米市场下跌
- 2021-03-02玉米缘何强势上涨?资金釜底抽薪,牛市究竟能走多远?
- 2021-03-01截至2021年2月26日当周国际粮油期货涨跌一览表
- 2021-03-01美国农业部报告可能显示1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952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