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种大豆——从黑龙江看大豆生产(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之乡,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占东北地区的64%,总产量占我国的35%左右,占东北的2/3左右,大豆一度是黑龙江的“金豆子”。
  然而,近几年国外低廉的大豆如潮涌入,一路攻城略地,把包括黑龙江在内的国产大豆冲得价格哗啦啦下降,不愁卖的豆子开始出现卖难,农民收入大受影响,东北数百家大豆加工企业纷纷倒闭。
  有人建议:既然进口便宜,不如干脆不种大豆,依靠进口来解决。
  “不种大豆能种什么?”这是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时,农民和专家学者的质疑。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作物种植有四大类————大豆、小麦、水稻和玉米,此外还有一些杂粮。甜菜在以前曾是黑龙江的优势作物,但最近几年,南方的糖业快速发展以及糖的进口冲击,东北大小糖厂纷纷倒闭,甜菜种植也急剧收缩。小麦在黑龙江最高年份的种植面积曾经达到了2500万亩,由于东北春小麦品质差,在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屡屡出现严重卖难。为适应全国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春小麦如今退出了国家“保护价”,价格骤降,种植面积也降到700万亩。玉米也是黑龙江的主要作物,特别是在该省的东南部还是优势作物,但由于气候制约,这里的玉米水分比标准的要高,加上运距长,黑龙江的玉米往往成为玉米销区最后的选择,竞争优势不敌吉林、辽宁、山东、河北等地的玉米种植区。水稻是黑龙江目前效益最好的粮食作物,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比较畅销,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该省最有优势的品种,水稻面积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后,去年达到2600万亩。然而,水稻种植受水的制约,全省连续三年干旱,如今水稻缺水面积达700万亩。向蔬菜、花卉等方向发展?由于黑龙江处于高寒地带,积温不够,由于效益不好,现在基本上是自给。
  唯一的优势在大豆。
  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的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忠堂介绍,黑龙江气候资源非常适合大豆生产,大豆在黑龙江的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由于地理资源和气候限制,大豆是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方向和优势产业,因此,尽管大豆种植效益在黑龙江下降厉害,但面积一直减不下来,一直占省种植总面积的39%左右。
  记者在与黑龙江农垦宝泉岭分局东方红农场及其附近的鹤岗市农村的豆农座谈时,一个农民说,现在不是种不种大豆的问题,而是怎样种好,怎样才能多赚点钱,少赔点本的问题。因为,种大豆多少还能赚点,种小麦、玉米明摆着亏本,而且,这里的大豆只是贵贱的问题,卖难的问题要少得多,大豆是农民手中唯一可以兑换活钱的作物。
  这种状况也可以从黑龙江大豆重迎茬面积较大的怪现状中得到印证。许多农民明知大豆要轮作才高产优质,却年年种大豆,形成了大豆种植忌讳的重迎茬,有的县大豆重迎茬面积达50%—60%。在黑龙江西北部的黑河市,农民对记者说,重迎茬是没有办法,只好地里缺什么补点什么成分,种其他的眼睁睁地看着亏本,我们亏不起呀。
  刘忠堂说,在黑龙江,有1042万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大豆,有700多万人的收入基本靠大豆。一些县的财政也是如此,海伦县40%的财政收入由大豆提供,而全省有27%的县的财政主要来自大豆。
  看来,大豆在黑龙江已经不仅仅是品种问题。(后续报道请看5月14日本报《县域经济周刊》)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甜菜粕准予退税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