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中国小麦玉米进口预估下调


来源: 博易大师   作者:    时间: 2025-02-14

据外媒消息,专栏作家凯伦布劳恩撰文称,中国市场一直充满机遇与挑战,全球农产品出口商对此深有体会。当中国需求强劲时,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而当需求低迷时,则可能陷入困境。


尽管2024/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的库存用量比将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粮食供应商将迎来新的机遇。美国农业部周二大幅下调了2024/25年度中国谷物进口预期,考虑到中国近期在市场上的低参与度,这一调整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2024/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预计分别为1000万吨和800万吨,较1月份预测调低近20%,较过去四年的平均水平分别降低57%和32%。


尽管中国的谷物进口量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但是全球出口国可能需要适应中国降低进口的新常态。在整个2010年代,中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相对较少,年均进口量略高于300万吨,仅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相较于中国的总需求,这一进口微不足道,当时中国主要依赖国内储备来确保粮食安全。


但是2020年中国突然大幅增加粮食进口,2020/21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激增至2950万吨,是之前进口峰值的五倍多,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这也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当时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仍显示中国玉米供应充足,进口需求不应该过高。但是市场普遍认为,到2020年中期,中国玉米库存已大幅下降,部分库存可能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这一迹象在大连玉米期货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2020年中期,大连玉米期货显著上涨,而且涨幅超过全球基准价格,折射出国内供应紧张的隐忧。尽管美国对华出口数量相对有限,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推动美国玉米出口在2020/21年度和2021/22年度达到异常高位。


但是随着中国最终批准进口巴西玉米,巴西自2023年起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头号玉米供应国。2022/23年度,美国对华玉米出口同比降低近50%,2023/24年度再次下降60%。2024年中国需求放缓,甚至开始影响巴西出口,巴西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比例由2023年的29%下降至6%。


相较之下,中国小麦进口规模的波动较小,但是也值得关注。2023/2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高达1360万吨,创下32年来最高水平。澳大利亚是中国头号供应国,而美国在2024年也向中国出口了190万吨小麦。尽管中国在2022/23年度和2023/24年度是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但是2024/25年度将会降至第四位。


2024/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产量均将创下历史新高,玉米库存用量比预计约为65%,小麦库存用量比约为86%。对于任何国家而言,这样的库存水平都被视为充裕,但在中国,这两项数据却均处于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作为对比,一些分析师仍在争论美国玉米库存用量比是否维持在10%才算乐观。


此外,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粮食进口产生抑制作用。分析师普遍预测,今年和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这通常会导致农产品进口放慢。上周媒体报道称,中国推迟进口或者转售多达60万吨小麦(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进一步反映出需求减弱。此外,中国2024/25年度从美国订购的玉米量极少,降至8年来同期最低水平。


近来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较两个月前低点回升约13%,同期芝加哥玉米期货也出现类似涨幅,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动性。但对于全球主要出口国,尤其是美国和巴西而言,目前可能需要回归2020年之前的策略,专注于稳固与其他主要客户的贸易关系,以弥补对华出口的下降。


近年来,中国粮食贸易已呈现 “常态化” 的稳定净进口局面。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196万吨,同比增长11.7% ,第二次突破1.6亿吨。到2024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同比下降2.3%至1.58亿吨,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从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看,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


从这些趋势来看,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未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减少进口依赖。但考虑到国内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结构性短缺问题,完全摆脱主要粮食进口国地位仍面临挑战。中国需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粮食进口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安全形势。


来源:博易大师,中华粮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