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天气助力下,玉米价格持续上涨,7月份玉米价格能否起飞?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6-27

6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维持连续上行趋势,其核心原因是粮源供应相对紧张的同时,华北干旱和东北内涝的天气助力也带来了利多的心态支撑。

不过,近期玉米市场,有再次陷入僵局的趋势,随着7月份的到来,在天气炒作的助力下,玉米价格还能否延续涨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近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6月下旬以来,主产区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延续前期上涨趋势。

东北地区贸易商在存粮成本抬升的同时,降雨频繁造成的内涝,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贸易商的惜售心态。

华北方面,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虽然部分贸易商获利了结和出货意愿增强,但市场供应总体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深加工企业为了维持日常消耗和安全库存,只能提价促收。

二是下旬以来,在增储托市的带动下,小麦价格快速止跌企稳,也助力华北玉米价格上行。

三是和东北类似,华北地区同样遭遇了天气的影响,多地气温超过40℃,旱情引发市场关注,但随着近期迎来大范围降雨,交易天气的热情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是阶段性供应收紧和天气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截止6月26日,全国玉米均价2387元/吨,环比上月上涨2.8%,同比去年下跌12.6%。东北涨幅在10-40元/吨,华北涨幅在60-140元/吨。

7月份玉米价格能否起飞?

从供应来看,7月份市场整体供应有增加趋势。一是随着目前玉米价格的继续上涨,目前贸易商的存粮盈利水平也在逐渐增加;二是7月份气温继续升高,也不利于部分高水分粮源的存储;三是6月份小麦处于集中上市期,市场购销重心在小麦,进入7月份以后,购销重心有向玉米分散的可能。综合以上三点因素,进入7月份以后,贸易商的出货积极性或较6月份提升,市场整体供应或将增加。

从需求来看,进入7月份以后,深加工企业检修增多,多数企业维持按需采购的策略,对原料玉米的采购量或略有下降。饲料养殖方面,虽然随着生猪价格的反弹,养殖利润有所增加,但在存栏量下降以及当前尚处消费淡季的前提下,对玉米价格支撑力度有限。


替代品方面,同样也对玉米价格形成利空。

首先是国内替代,目前华北地区小麦主流的毛粮收购价格为1.20-1.22元/斤,到华中内陆饲料企业的到厂价格大约在2540-2600元/吨,而东北玉米到场价格在2570-2610元/吨,基本上不存在价差,而且小麦和玉米价差在100元/吨以内,均有较强的替代空间。在目前价差持平的情况下,7月份小麦替代势必会增加。

其次,是进口玉米,从5月28日起,进口玉米储备继续投放市场,但从投放量来看,第一批投放仅为42.18万吨,后续如何投放,暂时暂无明确消息。目前市场对7月份存在加码投放的担忧。

而从进口量来看,1-5月累计进口玉米玉米1013万吨,同比减少0.5%。环比也是持续在下降,但小麦、大麦和高粱进口却居高不下。1-5月份小麦进口量已达809万吨,同比增长了约12%;大麦进口量已达766万吨,同比增长93%;进口高粱365万吨,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2.4%。

另外,有市场传闻称,稻谷拍卖在7月中旬也将重启,投放量大约在1500万吨,和去年相比,起拍价也将下调。

心态方面,随着华北基层粮源向贸易商转换的完成,目前持粮主体基本是中间贸易环节,随着存粮成本增加,低价吸收情绪增强,对玉米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7月份东北地区贸易商出售高水分粮源积极提升,但低水分粮源依然惜售,供应减少,成本支撑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或在10-30元/吨。

华北地区贸易商出货积极性提升,玉米有效供应增加,但鉴于短期内东北粮源流入有限,供应对价格形成支撑。需求方面深加工维持按需采购,供应量略有下降,饲料企业小麦替代增加,玉米采购量有限,预计7月份华北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阶段性涨跌调整。

来源:新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