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玉米、小麦价格联袂上涨,7月份涨势还能继续吗?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6-25

近期,国内的谷物市场,出现了小麦和玉米联袂上涨的行情,从价格上涨的驱动逻辑来看,既有各自的市场特点,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市场预期的逐渐兑现和7月份的到来,玉米和小麦价格涨势还能继续吗?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6月,玉米、小麦价格联袂上涨

首先,我们来说说玉米。进入6月份以来,虽然两大主产区(东北、华北)的玉米价格均出现了上涨,但从涨幅上而言,差距也是非常明显,华北玉米价格的涨幅远大于东北地区。

东北方面,由于价格和华北倒挂,导致东北粮源外发受阻。另外,随着价格的上涨,销区饲料企业对处于相对高位的东北玉米接受度下降,对东北玉米价格支撑力度有限。截止6月24日,东北地区玉米均价较月初上涨不足20元/吨。

华北方面,随着售粮进度的推进,目前基层余粮逐渐转至贸易环节,在存储成本提升的同时,6月份华北地区又处于麦收期,由于贸易商购销重心在小麦,玉米市场购销活动较为清淡,叠加中旬开始小麦价格在增储政策市的带动下开始上涨,小麦价格的上涨对华北玉米价格上涨也“功不可没”。

随着华北地区市场供应收紧,深加工企业到车量持续低位运行。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截止上周末,山东深加工企业晨间平均到车量345辆,和5月份相比,下降了近40%。

为了促收,深加工企业提价操作明显,收购价格较月初上调了大约100元/吨,涨幅明显,这也带动了周边市场玉米价格的上涨。

对于小麦而言,目前处在面粉消费淡季,近期价格的上涨,更多是受到了收储政策的影响,从连续多批次收储动作来看,国家托底效应十分明显,对小麦价格形成底部支撑。但从近几日的上涨情况来看,前期领涨的江苏等地,上涨趋势开始放缓甚至停涨,而前期河北、山东等价格洼地,仍在补涨。

7月份涨势还能继续吗?

进入7月份以后,玉米两大主产区均完成粮源向贸易环节的转换,伴随着粮源消耗,国内玉米供应进入“青黄不接”的时期,叠加存储成本的递增,对玉米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而且,近期天气因素也利多玉米价格,东北积温偏低导致春玉米涨势不尽人意,华北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推迟,二者均会导致新季玉米的收获时间预期推迟,也意味着陈粮的供应时间拉长,给贸易商挺价惜售的心态形成支撑。因此,预计7月份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但从需求来看,对7月份玉米价格的上涨,我们不应抱有太高的预期。首先,从下游的原料库存来看,目前饲料企业的平均库存大约在30天左右,而深加工企业的平均库存在20天左右,都处于年内的相对高位,下游补库需求积极性下降,需求端对玉米价格支撑不足。

其次,随着玉米价格和小麦价格价差的缩小,替代窗口打开后,7月份预计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量进一步增加,饲料企业对相对高价的玉米接受度有所下降。而且,在生猪存栏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需求也难明显放量。深加工企业在7月份夏季检修的动作也会增多,也限制玉米需求的提升。

小麦方面,目前政策市对小麦价格底部形成支撑,但终归要回归市场的供需基本面。随着各地补库操作逐渐完成,后期收储量也将逐渐下降。因此,在小麦粮源供应充足、目前尚处于面粉消费淡季的情况下,小麦价格在1.25元/斤左右的阻力较大,持续涨价的动力不足。

综上所述,进入7月份以后,伴随粮源收紧和贸易商挺价心态增强,玉米价格仍有上涨预期,但需求端表现平平以及小麦替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价格的涨幅。而小麦价格随着政策市场效应的逐渐减弱,在小麦供应充足的前提下,上涨动力减弱,疲软态势开始逐渐显现。

来源:新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