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供需有“紧”有“松”,东北华北玉米走势不同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作者: 特约分析师齐驰名   时间: 2024-06-13

东北地区玉米供应主要依靠本地粮源,随着市场余粮逐渐消耗,当地供需偏紧格局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东北当地加工企业库存偏低,定价主导权逐步转移至贸易企业,存粮成本增加推动玉米价格上涨。而华北地区增产明显,而且上市初期有部分东北粮源流入,叠加山东地区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补充,当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华北当地小麦开始上市,丰收预期较强,补充饲料粮供应。同时当地反映生猪产能去化较为严重,饲料需求偏差。

从玉米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小麦补充饲用后,后期饲料粮将不存在供需缺口,国内饲料粮供应或转为宽松,将导致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幅度有限。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

6月5日,黑龙江西部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折标准水分,下同)收购价2230~2250元/吨,吉林2280~2340元/吨,辽宁2270~2300元/吨,大部地区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上涨20~60元/吨。山东潍坊深加工企业玉米(国标二等,下同)挂牌收购价2330~2350元/吨,山东滨州2340~2360元/吨,河北石家庄2260~2280元/吨,河北邢台2270~2290元/吨,河南鹤壁2240~2260元/吨,河南周口2300~2320元/吨,大部维持稳定,部分地区上涨10~20元/吨。

本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保持强势,华北地区小幅波动,个别地区小幅上涨,期货价格也止跌趋稳,小幅震荡。6月5日收盘,DCE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报收2435元/吨,当周价格收平。东北地区地处腹地,主要依靠本地粮源供应,随着市场余粮逐渐消耗,当地供需偏紧格局对价格形成有利支撑。同时,东北本地加工企业库存偏低,定价主导权逐步转移至贸易企业,存粮成本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华北地区价格上涨动力仍然不足:一是华北地区增产明显,同时上市初期部分东北粮源流入,叠加山东地区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补充,当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足。据山东本地企业反映,2023年玉米单产明显提升,部分地区增产10%以上。二是本地小麦开始上市,丰收预期较强,部分贸易企业腾仓出库,也增加市场玉米供应。三是需求有所下降,市场预期偏弱。受2023年底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当地反映生猪产能去化较为严重,饲料需求偏差。山东省饲料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该省工业饲料产量361.6万吨,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5%。

南北港口即期贸易保持倒挂

6月5日,北方港口玉米(容重700g/L,水分14.5%)平舱价2410~2420元/吨,周环比下降10~20元/吨,月环比上涨30~50元/吨,同比下降250~300元/吨;广东港口二等玉米价格2440~2460元/吨,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上涨20~40元/吨,同比下降250~300元/吨。

按北方港口平舱价格计算,船运费40~50元/吨,加上港杂费,推算至广东港口玉米到货成本2480~2500元/吨,南北即期发运倒挂40~60元/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357万吨,周环比减少14.4万吨,同比增加123.5万吨;本周集港量22.3万吨,周环比增加0.5万吨;周下海量36.7万吨,环比增加19.7万吨。

国内已上市的新季小麦入厂收购价2400~2500元/吨,部分地区已具备一定替代性价比,许多用粮主体减弱对玉米的采购意愿。当前南北港口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下游饲料产量环比下降,需求未见明显好转。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423万吨,月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7.9%。

远期进口大麦和高粱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相比玉米仍具备一定替代优势,短期外贸玉米及进口高粱、大麦供需预期均维持宽松局面,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仍缺乏上涨动力;而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有涨,对玉米价格带来一定利多支撑。

6月5日,广东港口玉米库存108.4万吨,周环比增加7.9万吨。其中,内贸玉米库存70.7万吨,外贸玉米库存37.7万吨。5月31日,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大麦库存共计122万吨,周环比减少6.6万吨,同比增加38.9万吨。其中,进口高粱46.2万吨,较上周增加4.8万吨;进口大麦75.8万吨,较上周减少11.4万吨。原文刊登于2024年6月8日粮油市场报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