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都别着急了!今年的玉米格局逐渐明朗:上有“顶”,下有“底”!

来源: 新农观   作者:    时间: 2023-02-14

自从山东玉米上涨,东北玉米下涨,全国玉米进入涨跌互现的模式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这种行情也仍未结束,甚至随着近几日的雨雪天气的到来,使得玉米行情进一步拖延。

一是山东玉米继续受上量影响而波动。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近两天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是雨雪天气,尤其提到山东等地可能会出现道路结冰等情况,这对玉米到货车数量就会产生影响。运输不便利,上量就难以大增,那么玉米价格也就难以下跌,继续处于上调的局面。

二是东北卖压有所延缓。

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这对于东北玉米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大家都比较关注地趴粮的情况,尤其是在每年3月份,随着天气的回暖,地趴粮存在集中上市的情况,可能就会冲击玉米行情。

今年春节后,天气其实总体是偏暖的,像去年那种频繁的寒潮并不多见,次数明显变少,这无形中加大了潮粮的保存难度,这也是之前大家对玉米最为担心的情况。再加上东北玉米卖压高企,就更加令市场看跌情绪比较浓重。

但是近几天的雨雪大风天气使得玉米上量减少,玉米卖压没有消失,但是有一定延缓。而这一点对于玉米行情来说也挺重要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之前说了,无论是中间商还是企业的库存是普遍偏低的,时间拖得越长,库存量越降,那么就可能会迎来集中补库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随着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一些贸易商也有点蠢蠢欲动,玉米下落的趋势也有所变小。

所以当前市场对于玉米的行情也有了一些争议:

一部分观点认为,玉米的下跌只是暂时的,在国际大环境、国内大背景下,玉米仍然是高位运行的趋势。再加上政策端稳粮保粮,玉米仍然可期。

而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供需已恢复稳定,玉米虽然存在缺口,但进口玉米价格已经回落,优势显现,再加上进口替代谷物以及定向稻谷,玉米并不具备大涨的基础了。

而新农观认为,两者观点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偏颇之处。或者更确切地说,今年玉米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已十分明显。

1、上有“顶”是指,玉米经过两年的大涨后,供需渐渐恢复平衡,价格自然也将逐渐回归理性。

一是需求回归理性了。

如果分析之前玉米大涨的原因,就会发现,生猪产能激增是一个重要因素。2018-2019年,受猪瘟以及环保压力影响,生猪产能约骤降近30%,紧接着在2020年开始了生猪产能的全面恢复,也正是如此,才使得玉米需求激增。再加上疫情爆发,全球粮价大涨,再次拉动玉米重心大幅上移。

但是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可控,以及美联储疯狂加息平抑通胀,国内生猪产能也经历了从激增到过剩到去化的过程后,已接近供需平衡,因此玉米需求也回归常态。

需求回归常态了,玉米再想大涨难度也很大。

二是政策制约。

这一点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政策端一直是保粮食的,为什么还会制约呢?

这主要要考虑玉米和大豆的平衡,今年政策已经明确要继续扩大豆、保玉米,那么除了增加大豆的补贴外,另一个就是要缩小玉米和大豆的利润差距。也就是说,只有当两者相差不多时,有补贴的加持,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才会增长。

所以,玉米价格就会受到制约。

2、而玉米的“底”是指虽然需求回归理性,但玉米格局发生重要改变,底部的支撑依然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成本支撑。

受诸多因素影响,近两年玉米的种植成本明显上升,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硬性上涨,也就意味着不太容易降回去,玉米即便再回归理性,也不会脱离成本面,否则会再次出现“谷贱伤农”。

二是政策平衡。

虽然前面说到调控玉米和大豆的利润差距,但并不意味着要打压玉米,毕竟玉米是我国头号作物,并且常年存在需求缺口,所以政策端需要依靠调控来平衡大豆及玉米种植,而非一味打压玉米,因此玉米的“底”也是很明显的。

最后总结一下,那就是今年的玉米主要以平衡为主,过分地看涨和看跌可能都不太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