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2022年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及市场形势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9-09

  玉米是全球农业主要农作物中生产能力最强的粮食作物,2000以来世界玉米产量快速增长,世界玉米人均消费饲料和口粮消费相对稳定,但是玉米工业消费,尤其深加工存在巨大科技创新,带动玉米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推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消费协同增长,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大幅提升。更重要,玉米种植的巨大生物产量和氧气释放、玉米淀粉分解物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及分解物作为现代化工原料,可以更有效形成农业“碳汇和节碳”,汇集固定或者减少CO2及其他相关大气温室气体,是实现国家及全球“双碳目标”降低温室气体总体排放量最有效措施,减弱极端天气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

  当前国内存在“粮食安全”为由,建议对玉米及粮食深加工消费严格限制,正在制约中国玉米加工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导致最近几年国内玉米生产能力相对下滑,发展速度到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影响到中国农业及整体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放开玉米的深加工限制,合理性有序的发展玉米深加工,在我国巨大市场规模下形成有效需求拉动,推动现代生化科学最前沿的创新发展;带动农业和生化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农业产业全球竞争力,不仅可以充分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重要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最基本政策手段。

  关于国家粮食安全中玉米供求平衡来看,从实际观察来看,最近4年我国总体国内生产大于消费,连同大量进口,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长,这是最2021年年国内玉米价格在收获季节结束后出现大幅下降,贸易商囤粮出现巨大亏损的重要原因;2022年尽管出现的俄乌冲突,中国无法从乌克兰进口玉米,但是国内玉米价格依然在6月份以后开始明显的价格下滑,尤其8月中旬开始,价格降至玉米生产的成本线以下,贸易商囤粮再度亏损严重。

  至于粮食价格波动,通过分析国内1991/92年度以来玉米供求、价格及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年度价格波动直接主要来自宏观经济的冲击,进而带来生产和消费的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过度扩张性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物价水平不断提高,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导致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这是当前社会大量社会积弊形成重要原因。

  最近两年的玉米及粮食价格的及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由增速下滑到经济下行,再到经济大幅下行过程中,但是,中央行保持较高货币投放增速,从而导致极端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带来整体物价上涨,各类商品价格巨幅波动,粮食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是涨幅明显低于其他来别的产品,导致明显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最近几年粮食和工业品价格的剪刀差导致的农民重新返贫,进一步加速经济下行压力。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周期律必须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入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放开粮食深加工的管制,合理推动粮食深加工发展,为现代现代生物技术工业化应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空间,实现中国农业新的大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民族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通过过去30年玉米产业价格水平、玉米安全系数及整体宏观经济运行对比可以看出,最近两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超出长期趋势线,带来国内玉米供求安全系数连续两年超出长期趋势线,2022/23年玉米的价格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必然出现明显下滑。

  构建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高速互联网、大容量互联存储器监测之下的所有市场主体公开透明社诚信体系,形成完备的市场信息体系,让市场主体可以形成可预期的发展结果。这才能真正推动制度和科技创新,带来真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最优经济增长模式。

  放开政府对经济干预,加速推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各类集团企业管理团队的精兵简政,解放更多管理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不断推出,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发展的边界曲线不断向外不扩张,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消除上下五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周期律,让世界中心重新回到东方,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社发展及创新中心,让中国哲学“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人类发展理念来拯救我们的地球。

  一、全球玉米生产发展情况与当前玉米消费

  2000年全球玉米产量5.93亿吨,小麦产量5.86亿吨,玉米产量超过小麦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粮食作物,到2013年全球玉米产量达到10.18亿吨;超出当年小麦产量3亿吨;占到全球谷物产量39.7%;2021年全球玉米产量11.65亿吨,突破11亿吨产量水平,玉米产量占到全球谷物产量40.5%,第二次玉米产量占谷物比重超过40%。2013年以来,全球玉米产量基本在世界谷物产量的37.5%-40.5%,玉米成为真正产量最大粮食作物。

图1 世界玉米产量及其占谷物总产量比重

  从单产来看,2016年以后全球玉米单产首次突破6000公斤/公顷,为各类粮食作物单产第一位,是第二位小麦的1.76倍,更是杂粮的3.48倍;2021年全球玉米平均单产达到6706公斤/公顷,为小麦单产的1.93倍,更是杂粮单产的3.85倍,玉米成为全球生产能力最强的粮食作物。

  从世界先进地区的单产来看, 2021年以色列玉米单产在3.3万公斤/公顷以上。另外,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西班牙、荷兰、新西兰等过玉米单产均在1.0万公斤/公顷以上,这些地区总体玉米播种面积为3640.3万公顷,总产量为3.97亿吨,平均单产为10895公斤/公顷。

  从消费来看, 2015/16年度以后,全球玉米消费在10亿吨以上;2021/22年玉米消费总量突破11亿吨,其中,饲料5.29亿吨、口粮消费1.52亿吨,工业及种子损耗为4.44亿吨,三类消费分别占到全球玉米总消耗的47.03%、14.49%和39.48%。非食物直接消费成为玉米消费重要部分,世界玉米消费量增长主要部分。乙醇加工和深加工发展两个方面。

图2世界玉米产销量对比

图3 世界玉米年度消费

图4 2021/22年度全球玉米消费构成

  二、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及国际比较

  国内生产来看,1991年中国玉米产量9877万吨,首次超过小麦产量,成为产量第二位的粮食作物;到2001年玉米产量1.21亿吨,超过当期稻谷折合大米产量,成为准最大粮食作物;到2012我国玉米产量突破两亿吨,达到2.056亿吨,超过当年稻谷产量,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到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2亿吨,玉米产量占到全部粮食作物产量的39.71%;稻谷折合大米后,玉米产量占到全部粮食作物产量的44.16%。中国玉米产量占全部粮食产量比重要明显高于全球比重,显示玉米为我国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具有比较优势产品。

图5 中国玉米年度产量及占全部粮食比重

  从单产来年,1996年和1998年两年我国玉米达产突破两次突破5000公斤/公顷,分别为5203公斤和5268公斤/公顷,1997年单产降为4387公斤/公顷;到2004年在恢复到5120公斤/公顷,2013首次突破6000公斤/公顷达到6016公斤/公顷,2017年我国玉米单产最终站稳6000公斤/公斤水平,2021年我国玉米单产6511公斤/公顷。

  同世界平均单产比价来看,2014/15年度以后中国玉米生产优势明显削弱,2016/17年度,世界平均单产超过中国平均单产,中国粮食的生产力水平真正的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6 中国及其全球玉米单产比较

  对比全球,2021年全球玉米平均单产为6706公斤/公顷,中国玉米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2000年美、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玉米播种面积为3254.4万公顷,总产2.82亿吨,平均单产8657公斤/公顷,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差距4059公斤/公顷。

  到2013年世界先进国家单产突破10000公斤/公顷,为10640公斤/公顷,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差距4653公斤/公顷;其后世界先进国家单产均在10000公斤/公顷以上。

  2022年,先进国家单产预计10980公斤/公顷,中国单产预计6571公斤/公顷,差距4409公斤/公顷。

  对比全世界和先进国家玉米单产、总产变化情况来看,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发展相对缓慢。尽管如此,玉米生产在总体粮食生产占比情况已经明显高于国际占比,显示中国农业总体相对落后。中国农业生产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停滞重要原因,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停滞的重要原因。

  中国玉米生产及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是制约中国农业、农村及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以因素。2021年我国玉米单产如果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玉米产量可以大到4.56亿吨,这样我国至少可以拿出1.5亿吨的玉米发展的精深加工或者用于出口;或者对其他粮食进行替代,我国的粮食安全可达到的充分保证,粮食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可以的得到充分保障,也可以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便利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农业及玉米种植产业充分发展,一方面需要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有足够的投入,提升种植技术和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提升,同时需要放开深加工限制,通过需求拉动提升农业和玉米种植产业全球竞争力,从而更加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安全。

  三、中国玉米消费伴随国内经济增长和玉米生产的提升逐步增长

  主权国家玉米消费包括饲料、口粮、工业用粮、种子和损耗和出口几个方面。我国玉米总消费1991/92年度为9700万吨,到1993/94年度突破1.0亿吨,到2007/08年度达到1.57亿吨,首次突破1.50亿吨。2007/08玉米工业加工3600万吨,首次工业消费突破3500万吨,当年工业消费达到玉米总消费1/4;从此,我国玉米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玉米出口进入停滞阶段,进口开始逐年增长。

  2017/18年度,我国玉米国内总消耗首次突破2.5亿吨, 达到2.70吨;当年工业消费6930万吨。国家玉米去库,较多乙醇和玉米深加工企业(以淀粉分离为基础)的开工投产,带来玉米工业消耗量增加。2021/22年玉米总消耗2.59亿吨,国内生产2.72亿吨,进口2740万吨,新增供应远远高于国内消费,带来的2022年春季以来的玉米价格持续低迷。

  最近几周,东北地市场收购价降低到2510元/吨水平,低于该地地区当前生产的成本价格,对玉米种植产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山东地区的深加工企业收购后价格降到2650元/吨和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差不多。山东地区深加工降价在于下游产品的需求不足,其次实际调研今年产量不低于上年产量,市场供应充裕。

图7 中国玉米年度生产和消费量对比

图8 中国玉米年度消费构成发展

  四、饲料消费为我国玉米消费主要部分,饲料和口粮占比有所下降,工业消费出现快速增长

  1)玉米饲料消费在我国玉米消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91/92-2016/17期间,我国玉米饲料消费基本占到玉米总消费的60%以上,分布在61.5%-76.3%;1991/92年度玉米饲料总消费为6100万吨,占到玉米总消耗的63.15%;1995/96年饲料消费7582万吨,为玉米消费总量的76.3%,为玉米饲料消费最高占比。随后,玉米饲料消费占比呈现逐渐下降态势。最近几年饲料消费占比降到53.8%-58.7%;玉米直接饲料消费量在2017/18年1.58亿吨,为历史最高位作物年消费量,占玉米消费比重的58.67%。2021/22年玉米饲料消费仅为1.54亿吨,为年度玉米消费总量的59.50%。

图9 中国玉米饲料消费量及占总消费的比重

  2)口粮消费占比先下降后增长,1991/92年玉米口粮消费1757万吨,占到玉米总消费18.19%。当年,玉米是我国许多农村居民的重要口粮,玉米产量变动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口粮安全。1999/00年以前,口粮消费占比由18.2%下降到9.1%;居于第二位。其后,玉米口粮消费占比明显下降,2017/18年度玉米口粮消费1396万吨,占比5.18%;为截止目前的最低占比。2020/21年度玉米口粮销费1703万吨,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占玉米总消费的6.60%。2021/22年玉米成品口粮价格高于面粉大米,玉米口粮消费降为1669万吨。

图10 中国玉米的口粮消费及其占总消费比重

  3)玉米工业消费占比提高最快,但是依然低于国际水平,对粮食安全影响低于表观影响。我国玉米工业消费占比由1991/92年的5.8%提高到接近30%比重,考虑损耗和种子消费,玉米非食物消费不到35%。明显低于全球的39.5%的水平。我国玉米工业消费1991/92年557万吨,1999/00年突破1000万吨,为1080万吨,为年度玉米消费总量为8.8%;2004/05年度2052万吨,占到玉米总消费15.40%;2009/10突破4000万吨,为4463万吨,为国内玉米总消耗的26.5%;到2021/22年度工业消费8086万吨,为玉米总消费的31.2%。

  但是值得注意是,玉米工业加工产品,有占比籽粒总重量30%以上的皮层、胚芽及胚乳中蛋白及可溶物均被分类出来用于饲料和油脂加工,作为人类和畜禽的食物消费,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利用效率,降低玉米工业加工对粮食安全的实际冲击。

图11 玉米的工业消费及占总消费比重

  4)出口基本陷入停滞,对玉米总消耗没有影响。在2007/08年对之前,我国每年玉米出口量,除19996/97年出口较少,仅有13.5万吨,其余年度出口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最高年份2002/03年度1529万吨,1991/92-2007/08期间总出口量1.15亿吨,为国内玉米总消耗的6%。2007/08年度以后玉米出口量极低,基本停止。

图12 中国玉米作物年度进出口

  五、细分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对粮食安全非常微弱

  我国玉米工业消费占比明显低于世界水平。世界玉米工业消费主要加工乙醇和提取淀粉加工而后进行深加工。在美国玉米用于乙醇加工的占到其国内消费总量的44%,超过用于饲料消费的部分,成为玉米消费最重要部分。

  2)我国乙醇加工定位消除陈化粮,基本不冲击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玉米工业消费中用于乙醇加工相对量较少,一直定位通过消费陈化粮生产乙醇,玉米乙醇主要消耗陈化玉米,当没有陈化粮时,国家则是通过进口各类品质适合的低价粮来满足乙醇生产需求。

  从我国工业统计来看,2011-2021年,我国工业发酵酒精年度产量677-1078万千升,考虑、啤酒、白酒的等酒类生产,我国用于发酵生产酒精及酒类产品的粮食总体消耗量在3100-4800万吨,考虑薯类、高粱、糖蜜及其他含糖物质的发酵生产酒精和白酒部分,实际,玉米消耗量在1800-2900万吨,玉米乙醇生产占到玉米工业消费比重的31.0%-41.0%;占到我国玉米总消费的8.4%-11.7%,。

  2021年酒精及酒类酿造中玉米消耗量2620万吨。国家年度进口玉米2836万吨,超过玉米直接酿造消费需求,乙醇和白酒制造过程玉米消耗不对玉米安全供应产生影响,进一步考虑木薯、高粱、大麦等酿造用粮的进口,国内酿造用粮的消费完全被进口原粮抵冲;相反,发酵工业产生各类酒糟作物饲料消费部分,增加国内食品安全保障的能力。

图13 中国白酒与酒精年度产量

图14 玉米酿酒消费及占玉米总消费比重

  3)通过淀粉加工为中间体玉米深加工用于非食物消费占比较低。

  我国玉米工业更多是通过湿法分离提取淀粉主导,玉米淀粉进一步加工成各类产品即成为所谓的玉米深加工。

  2011-2021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2100万吨-3461万吨,玉米加工消耗量为3108万吨-5165万吨,占到国内玉米消耗总量的15.7-20.6%。2021年玉米淀粉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玉米淀粉生产玉米消耗量5165万吨。其中,淀粉提取副产品作为饲料和油料进一步加工分利用;分离出淀粉主要食品与发酵工业、变性淀粉、精细化工、医药、纺织印染及造纸等行业。

图15 玉米淀粉年度产量及玉米消费占总消费比

  2021年我国淀粉消费来看,淀粉糖加工、食品制造、面粉加工、啤酒、饲料消费消耗总计占69.4%,这些消费全部为食物消费,不对食品安全产生冲击。变性淀粉、化工、造纸及其他消费占到淀粉总量的30.6%,年度淀粉消耗1100万吨,折合玉米消耗1600万吨,占年度玉米消费总量的6.40%。在变性淀粉中也有部分产品用于食品饮料中。这样玉米淀粉深加工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部分就相对非常微弱了。

图16 2021年淀粉协会入统企业玉米淀粉消费构成

  4)玉米工业消费可能冲击国家粮食安全,但是大量进口不仅抵冲份食物消费,并增加食物消费部分。

  综合玉米用于乙醇、酿酒、变性淀粉、化工、造纸等方面非食物消费,2021年玉米工业消费420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的16.9%。粮食用于工业消费总量4878万吨,考虑年度木薯与谷类粮食进口5575.4万吨,进口粮食完全弥补粮食工业消费并有一定剩余,如果进口考虑加工副产品作为作为饲料消费和油脂加工和变性淀粉作为食品饮料的消费部分,玉米及其他粮食工业加工对国内玉米及粮食安全没有影响,国际市场玉米、其他谷物和薯类原料采购完全弥补工业消费粮食对玉米市场和粮食市场的冲击,并增加大量食物消费供应。一直以来市场的流行的粮食工业消费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安全供应的说法是不确切。

  六、历史价格分析未来价格预测

  1)玉米年度价格变动同通货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受到通货膨胀的拉动上涨

  回顾我国玉米的年度价格,1991/92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呈现总体上涨的态势,从年度价格曲线长期趋势线斜率来看,玉米年度价格平均涨幅为59.275元/吨。玉米价格长期持续上涨更多是国内不断提升价格总水平拉动。

图17 玉米年度价格走势走势

  以1991年玉米年度价格指数基准,通过1991年以来年度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回归“玉米年度价格”曲线,30年长趋势线斜率63.046,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并对玉米价格产生明显带动作用。

图18 回归“玉米年度价”指数曲线及长期趋势线

  从生产资料和玉米年度价格指数指数走势对比来看,玉米价格更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保持明显的同步性;当发生明显通货膨胀,即生产资料价上涨时,将会带动玉米价格出现上涨,拉动生产增长,同时价格过度上涨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图19 生产资料价格定级指数与玉米年度价格指数走势对比

  2014年以来的55中大宗商品价格定基指数走势的来看,我国近年来继续的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所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月度趋势线斜率为0.017,也就是,我们的全部大宗商品价格平均58个月可以增长一倍。

图20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月度走势

注:2014年各品种周度价格平均指数为100

  作为对比,全部工业品价格指数月度走势的长期趋势线斜率为0.021,全工业品价格47.6个月可以增长一倍;主要粮食品种的综合价指数月度走势的长期趋势线斜率仅为0.002,我们全部主要粮食品种的综合价格需要500个月再能增长一倍。粮食价格保持较低价格水平利于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为相对稳定,但是粮食价格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最终决定产业劳动者收入,巨大工农产业价格剪刀差导致农业劳动收入相对下降。

  从国家统计公布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净收入主体,外出务工收增长决定农村地区收入增长。2021年全国农民总收入的98.2%来自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相应农村地区非外出务工人员上半年人居收入仅为1597元,农村非外出务工人员人民每日的净收入仅为4.38元; 较2015年农村地区非外出劳动人口最高年度净收入下降51.70%;当前中国农村地区非外出务工劳动者重新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

图21 中国与工业品粮食价格指数走势对比

注:2014年各品种价格平均指数为100

  3)玉米价格走势及安全系数的对比分析及2022/23年度价格走势预测

  从玉米安全系数和玉米年度价格指数的走势来看;宏观经济波动,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对玉米消费产生抑制作用,玉米价格突破长期趋势线后,带动生产和供应增长,玉米安全系数迅速提高;一旦玉米安全系数连续两年保持长期趋势线之上;玉米年度价格则会达到历史新历史高,价格则转向下滑态势。

  反之,但玉米价格下滑,当价格降至长期趋势线之下,玉米的生产开始下滑,较低价格抑制生产和进口供应,促进消费增长,使得安全系数开始下滑,当安全系数低于低于长期趋势线,价格也低至长期趋势线水平,这是的年度价格基本见底,新年度价格必然出现大幅上涨

  30年来,中国玉米的安全系数长期趋势线基本是一条水平线,为其斜率仅为0.159,我们国家玉米安全系数维持40%附近为相对合理水平,依据玉米安全系曲线与长期趋势位置点可以确认年度价格波动方向。

  1991-1996年粮食价格经历一个周期上涨周期,推动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粮食的安全系数也出现的明显的上涨。2002/03年-2012/13年度,玉米的安全系数均值长期趋势线以下,这些年间,玉米价格表现上涨态势。其中2010/11年度过后,玉米的年度价格突破了长期趋势线,带动玉米的安全系数达在2015/16到高位水平,从而带动2015/16年度玉米的出现上涨。

  当前国内玉米的价格连续两年突破长期趋势线,安全系数业连续两年明显突破长期趋势,预计2022/23年玉米价必然出现明显回落推动后期消费增长。

图22 中国玉米作物年度安全系数与价格长期走势分析

  从玉米的月度价格走势来看,2001年1月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呈出现震荡上行,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月度平均价格涨幅在0.1772元/吨,同世界玉米价格平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价格波动的节点。从月度价格走势可以每次价格出现回落均值3-4月国家的粮食收储政策完成后(同期,南美玉米大量上市。),或者新粮上市前7-8月份,市场化主体陈粮存在较多库存,银行要求结清上年度粮食收购新资金,准备进行下年度信贷额度调配,市场出现明显的价格下滑。

  第三,新的年度玉米价格走势分析

  近期玉米价格再度出现回落,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最低降至2500元/吨,这一价格水平明显低于应有玉米种植盈亏平衡点价格水平。显示当前市场有充裕的市场供应,如果新季玉米再度丰收,生产大于需求或者国际价格偏低,进口利润明显,大量进口影响国内供求平衡,玉米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加工品大量出口,可以以最价格下滑。当前宏远经济环境、玉米实际产出状况及国际市场是否可以低价大量进入,玉米加工品是否大量出口,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从当东北、华北地区高温多雨,利于粮食总产增长,尽管出现部分地块因灾减产,总体来看,华北、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不会低于上年度水平,甚至出动一定幅度产量增长;西北及新疆春玉米气象条件良好,明显增产;江淮、黄淮虽然出现明显不同时期的干旱,但是苗期干旱和高温利于壮苗,防止苗期旺长,导致旺长和早熟,利于作物发育和总体增产;暑期干旱高温已经成为常态,黄海夏玉米单产持续呈现低位的关键原因,黄淮地区的总体灌溉基础条件良好,农民一般会进行一定灌溉,总体保持夏玉米基本丰收。2022年玉米单产总产不会低于上年水平,只是产量增幅可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图23 中国玉米月度价格走势及长期趋势线对比(2001.1-今)

  在当前玉米深加工产品没有表现快速增长,畜牧业处低位状态,玉米淀粉出口受到政策抑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出现较为明显下降概率相对较大。

  4)中美玉米价格走势具有明显的同步性,长期趋势线斜率差异明显

  对比中美玉米的月度价格走势来看,2009年7月份以来的玉米价格周对比来看,中美玉米价格波动方向基本同步,尤其在2015年7月份以后,中国政府收取消玉米的临储制度,内外市场变变动情况呈现明显的同步性。

  同期中国玉米长期趋势线斜率为0.0591,明显低于2001年1月至今的趋势线斜率0.1772的水平。美国玉米的长期趋势线的斜率为-0.0034;同期国际玉米价格趋势线的斜率为负值,显示同期国际玉米生产成本在下降,玉米的生产率明显的提升。近年来国际玉米平均单产大幅提升,国内单产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2014年以来,国内单产水平多次于世界平均水平处在密切关系。

  2022年2月,俄乌冲突带来实际玉米价格巨幅上涨,但是世界价格上涨支持市场全球玉米价格的上涨。伴随中国、美国、南美玉米均出现上市后,全球玉米的将会出现的明显大幅下降,国际价格明显的低于国内价格水准,形成各各大幅度的内外内外价格,在大量进口的影响,国内价格会出现更大幅度下降。

图24 2009年7-2022年7月中国玉米价格走势及长期趋势对比

  综合国内生产、消费及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看,当前国内价格预计进入一个相对低位阶段,玉米市场收购价格已经近逼玉米生产成本价格,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相对明显。

  七、关于行业发展几点建议

  1)农业支持政策为市场化国家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极端不理想,农民收入重回到极端低下的,为稳定农业劳动者的收,稳定农村地区的社会总需求,需要国家政策给玉米价格提供底线支持,确保玉米种植产业不出现过度下滑。

  2)较长是时间来看,需要国家采取有效政策支持玉米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玉米生产方面支持,国家加大对玉米种业和种植行业的有效支持,特别加大对育种先进企业提供持续有效支持,确保育种企业育出高产稳产及品质稳定的玉米品种;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产权的保护力度,确保先进品质育出后能够获取足够市场收益和更多新的投入。

  3)加大优秀品种全国性的种植竞赛宣传和推广,因地制宜推动优质玉米种子,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生产设备、高效安全科学的肥料在于玉米产区推广和应用,推动国家玉米种植业生产力水平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玉米产量。

  4)加速农业主产区的生态建设,尤其农村四旁林、农田防护林、农村生态湿地及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确保农业主产区生态稳定,减弱极端气象条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5)加速推动种植养殖一体化发展、实现玉米秸秆饲料化发展,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实现全部种养业废弃资源利用,实现农业资源有效的物质元素循环,使得土壤得到有效改良,增加作物抗灾能力,为大幅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奠定基础,并且大幅减少资源消耗,给人类带来更秀美生存环境,实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发”展理念。

  6)加速推动国家“双碳政策”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将农业种植、养殖、农村四旁、防护林、生态林及生态湿地的“节碳、汇碳”全面纳入碳交易、绿色碳补贴和绿色碳金融范畴,让农村和农业地区的全部农业产出、生态产出、环境产出得到全部补偿,从而大幅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大幅提升,有效推动农业与农村投资、投入、从而大幅提升农村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2030年前达到当前世界先进水(全国玉米单产10900公斤/公顷),玉米达到4.65亿吨;2035年达到当时世界水平(全国玉米单产13500公斤/公顷),玉米总产产量提升到当前的产量的到5.70亿吨的水平,为粮食深加工提升充裕的原料供应。

  7)加速粮食深加工的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为粮食的精深加工提供更加充实的人力资产和智力支持。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粮食机械理论、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现代生物科学理论、营养与卫生理论、食品工程、饲料工程、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粮食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我国粮食精深加工水平的在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基础不断创新,带动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充分发展。

  8)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构建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加大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高速互联网、大容量云端存储设施的现代基础设施在行业应用,构建行业的公开透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实现从育种、玉米生产各环节、玉米流通及市场运行情况、全玉米供求状况平衡的基本稳定,确保到玉米市场顺差运行;实现深加工企业的工厂建设前期的市场研究、产品线的选择技术路线的选择、工程建设、工艺设备安装、工厂运行过程的市场原粮收储、玉米原粮、其他加工材料、工厂备品备件及中间制品的加工消耗及其他相关生产管理及产品和工业的监测与检验、主副产品市场运行等环节的全面监测等,为行业、企业健康可持续的运行提供完全信息基础,实现对行业的运行运行及发展情况进行提供可预测的运行结果,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9)推行有效的精兵简政政策,减少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型集团企业单位“管理团队”人员,这次管理机构的极端的人员庸余,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整体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提升社会生产与经营单位的利润水平和提升社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升总体社会总需求,人社会总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解放更多管理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不断推出,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发展的边界曲线不断向外不扩张,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消除上下五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周期律,让世界中心重新回到东方,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社发展及创新中心,让中国哲学“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人类发展理念来拯救我们的地球。

(作者: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 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  马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