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贸易助玉米贸易双方实现共赢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8-23
自2016年国家玉米临储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以来,玉米市场化交易迎来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随之加大。2021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受小麦饲用、进口冲击等影响,市场整体处于下跌趋势。在此背景下,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新希望)及中谷承德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下称中谷承德)两家企业首次参与“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下称“大商所企风计划”)基差贸易项目,采用“一次性确认基差,分批次执行现货”的基差贸易模式,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共赢。
创新贸易模式 玉米基差贸易有待进一步推广
据记者了解,我国现阶段玉米贸易呈现北粮南运的特点,东北、华北等产地玉米向南输送到华南、华中以及华东等地区。东北各港口平仓价格作为北方贸易定价的基准价,而南方玉米以广东蛇口等港口的提货价格为基准,随行就市的一口价模式广泛存在于我国玉米贸易生态中。
但这种传统模式缺少灵活性,交易中经常不能达到对方的预期价位,买卖双方成为对手,一方多盈利意味着另一方要少盈利,同时卖方即期利润与买方随行就市提货的矛盾难以调解,双方陷于传统贸易的“零和博弈”困境,不利于长久合作关系的建立。玉米行业迫切需要一种买卖双方所认可的新型贸易定价模式,在油脂油料行业上已经广泛应用的基差贸易定价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基差贸易模式使买卖双方由对手方变为队友,一同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买方在行情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点价节约采购成本,卖方则通过期货套保锁定销售利润。
2021年,山东新希望和中谷承德尝试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舍弃远期一口价的方式,通过参与“大商所企风计划”开展基差贸易,利用基差确定合同单价。
“山东新希望和中谷承德采用基差贸易模式合作,有效突破了‘零和博弈’的困局,不仅有效降低了山东新希望的玉米采购成本,保障了其远期采购的粮源,也增强了中谷承德的期现货协同能力,最终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中谷承德有关负责人说。
基差买方山东新希望是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以饲料加工、畜禽养殖为主业。据悉,此前山东新希望已经开立期货账户,进行过期货交易,开展过基差贸易,具有一定的基差贸易经验。
基差卖方中谷承德则是中谷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谷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粮集团在业务开展中一直重视金融衍生品的使用,积极参与交易模式与定价模式的创新,在玉米基差贸易中具有较大的规模、经验丰富。
“我们在本次交易中选择中谷承德作为卖方,也是考虑中粮集团对期货工具的熟练应用,对基差贸易有深刻理解,有利于项目总结经验,为基差贸易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后续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山东新希望相关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龙头企业携手 “分批执行”模式解决采购痛点
基于双方前期的相关沟通与基差协商,2021年1月14日和18日,山东新希望和中谷承德签订2笔玉米基差购销合同,数量分别为2.3万吨和1.5万吨,买方山东新希望按合同约定向卖方中谷承德支付履约保证金290元/吨,同时获得点价权。按照合同,双方采用“一次性确认基差,分批次执行现货”的模式,买方山东新希望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判断,择机在C2105合约上进行分批点价,点价后可分批次提货,卖方中谷承德进行期货套保的平仓。
“根据2017年以来的玉米市场基差,我们判断后续基差走势区间在-170元/吨到220元/吨之间,但对于玉米品种来说,由于今年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生猪养殖产能恢复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基差波动较大,在双方合同签订时,基差在-100元/吨左右。考虑到由东北鲅鱼圈到河北的运费约为130元/吨,以及双方交易的玉米容重品质较好等因素,双方最后约定基差贸易价格为C2105合约+130元/吨。”山东新希望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
最终,自3月1日至4月6日,买方山东新希望分批次点价18笔,共计3.8万吨,点价平均价格为2700元/吨。结合基差核算后,山东新希望采购成本为2830元/吨,相比现货市场,山东新希望通过基差贸易模式使每吨采购成本节省139.53元,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卖方中谷承德在本次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过程中,期货端产生的收益对冲了玉米现货下跌带来的风险,有效锁定了销售价格。
从所取得的具体成效来看,本次基差贸易为饲料企业采购原料锁定采购成本提供了借鉴。作为基差贸易的买方山东新希望,利用基差贸易获得定价主动权,实际采购成本具备优势。而对于卖方中谷承德来说,基差贸易模式在锁定销售价格的同时,也拓宽了其玉米市场现货经营的交易渠道,为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远期售货方式。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大商所企风计划”基差贸易项目中,山东新希望和中谷承德均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对在玉米行业内推行基差定价和基差贸易方式、推广衍生品的应用、提升国内企业销售和风险管理能力,均具有一定的标杆示范作用和宣传效应。
在山东新希望相关项目负责人看来,基差贸易目前在我国豆粕等品种的交易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玉米基差贸易还需要市场进一步培育。长远来看,基差贸易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相信随着玉米产业链企业参与期货的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基差定价的现货交易也将更为广泛。
上一篇 | 跌破1.35元后 今年新玉米更“难”了
下一篇 | 暂无
一周热点
- 2022-08-23基差贸易助玉米贸易双方实现共赢
- 2022-08-238月22日全国各地最新豆粕价格行情走势分析
- 2022-08-19南北港口流通回暖 玉米产量尚无定论
- 2022-08-18第八届 "国际动物肠道生态与健康(中国)高端论坛"(第二轮通知)
- 2022-08-17关于召开第一届生物饲料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通知(第一轮)
- 2022-08-17玉米:去库仍然在继续 注意事件反弹
- 2022-08-16俄罗斯农业部调低小麦、大麦和玉米出口关税
- 2022-08-15生猪价格一月涨超30% 下半年怎么走?
- 2022-08-158月USDA供需报告解读及后期豆粕看法
- 2022-08-15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欧美玉米产量预期下降,饲粮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