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中国猪肉生产商努力降低饲料中的高蛋白用量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1-05-21

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达到创纪录水平,超过了1亿吨,而且玉米进口量也达到创纪录的1130万吨,同比增长一倍多;小麦进口达到创纪录的834万吨。中国扩大进口谷物,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养殖业的饲料需求。

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21/22年度(始于10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1.03亿吨,同比增加300万吨。荷兰合作银行今年3月预测2021年中国大豆消费将增长6%左右。过去12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已经大幅上涨90%,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投资者预计中国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但是我们无法根据以往的情况来断言今后的发展。大豆也是如此。一个可能和市场普遍预期相反的因素是,中国主要猪肉生产商希望减少对豆粕的依赖,而且已经这么做。

20188月份起爆发的非洲猪瘟导致中国生猪存栏量减少了50%,约为2亿头,随后中国在2020年大规模补栏。由于更多的生猪要育肥,意味着去年中国对玉米和大豆等蛋白饲料原料的进口需求大幅增加。尽管近来中国偶尔仍然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但是荷兰合作银行3月份表示,中国目前的母猪存栏量可能同比增长15%。更为严格的卫生管理,加上从家庭作坊式养殖转向大型工业养殖,也有助于减少非洲猪瘟疫情。

近日中国中国最大的生猪生产商——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表示,随着饲料价格飙升,该公司去年将动物饲料中的豆粕比例降至9.8%。而生猪养殖行业这一平均比例几乎是他们的两倍。他表示,牧原增加氨基酸的用量,减少了豆粕用量,将成本降低了5.6亿元(超过8700万美元)。今年4月份中国农业部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建议减少生猪和家禽饲料中的玉米和豆粕用量。秦英林称,减少大豆用量符合国家战略。

一项独立的评估报告显示,如果生猪生产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水平,而且中国饲料生产商按照政府指导方针减少玉米和豆粕消费,中国玉米用量每年可减少多达5000万吨,大豆用量可减少800万吨。由于玉米和大豆价格处于多年高点,中国生猪生产商有很强的经济动机来加速向低蛋白及高氨基酸饲料转变。中国还主宰着全球氨基酸生产。虽然这种转变既不会很快,也不会很顺利,但是得到政策的支持,也有商业的考量。这种长期替代似乎对肉类质量没有不利影响,因此长期而言,可能制约谷物和油籽价格的不断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