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盘玉米期价长期持续攀升,目前距离历史高点2572元/吨仅一步之遥,且在豆类、油脂、白糖等农产品价格几次回调之际,玉米似乎并未跟随。笔者认为,这跟玉米本身的供需基本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玉米价格上涨有着较强的内在动力。
天气因素导致玉米减产并增加收割成本
偶然因素不容忽视,今年8月,巴威、美莎克、海神等三个台风过境东北,对正处于关键生长期的玉米产生显著影响,彻底粉碎了丰收的希望,引发市场对今年玉米供应减少的担忧。据统计,黑龙江地区玉米倒伏现象比较普遍,预计减产在10-20%之间,吉林地区玉米倒伏现象也比较严重,预计减产在20%左右,东北三省较严重的是辽宁,据统计三次台风对辽宁不仅是大风影响还有暴雨侵袭,受淹和倒伏并列发生,预计减产幅度在50%以上。其中处于蜡熟期的玉米受倒伏影响有限,但对处于乳熟期和灌浆期的玉米,受倒伏减产概率较大,很多地区甚至直接绝产。综合各方研究机构调查结论来看,业内对东北新季玉米减产的预期基本统一,但减产幅度各有不同,预期减产大致在300-1000万吨之间。另外,台风过后,玉米有折根、泡水情况的,基本不能售卖。由于玉米地里有积水,农机难以进入收割,也增加了收割成本。
临储拍卖持续火爆,拍卖溢价不断攀升
从5月28日启动今年首轮临储玉米拍卖,截止目前拍卖停止,据统计累计成交量5684万吨,一次性储备802万吨,合计6486万吨。已成交的临储粮已经进入集中出库期,出库比例约50-60%。今年拍卖平均成交率均为94.8%,成交均价为1922元/吨。相比2019年临储玉米共成交2191万吨,平均成交率为26.4%,成交均价为1682元/吨。今年的拍卖可谓是成交异常火爆,拍卖溢价不断攀升。这也带动了现货价格上行,截止9月16日玉米现货价格为2260元/吨,与去年同期1916元/吨相比,上涨344元/吨,涨幅17.95%。现阶段粮源稀缺供应偏紧是主因,部分囤粮主体继续捂粮惜售,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紧张,拍卖的成本因素使得现货及近月期货存在较强的支撑。
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下降,收购价格上涨
也正是由于天气原因,今年东北地区玉米上市时间提前,近两周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启动本年度新玉米收购,且开秤价格大幅高开,很多粮商正在积极收购。目前玉米收购价普遍在0.8—1.08元/斤之间,其中干粮价格全部高于1元/斤,湿粮报价也在8毛/斤以上,远超往年同期。另外,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也继续呈下降趋势。截止9月18日,国内56家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总库存为1529100吨,相比前一周1591400吨,下降了62300吨,降幅3.9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1800吨,同比降幅19.13%。截止9月18日,国内玉米现货周度均价为2257元/吨,环比上涨21元/吨,涨幅0.9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47元/吨,同比上涨18.17%。
生猪养殖恢复,饲用需求大增
我们知道,玉米最主要的两个用途,一个是深加工,另一个是用于生猪、禽类饲料。在新季玉米遭灾、陈玉米库存清零之际,国内近两年来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等又激发了人们养猪的积极性,当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不断增加,无疑将拉动玉米饲用需求增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4.7%,连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31.3%;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37%。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养殖行业回暖,饲料总产量同比增长,饲用需求继续恢复。另一方面,深加工下游采购情绪升温,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加工利润得以改善,深加工开机率处于季节性回升阶段,对玉米需求趋增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
整体来看,玉米价格上涨有其内在动力,自从2016年国内临储政策取消、调结构、去库存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加之由于补贴幅度相差较大,部分地区玉米改种大豆,且经过连续三年抛储,国内玉米库存急速下降,均对玉米价格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下半年,随着养殖业回暖对玉米需求增加,临储玉米库存在逐步出清,贸易商竞价和储粮积极性高涨,近期东北工厂开秤价格也大幅高开,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均出现持续上涨行情。三场台风导致东北主产区减产,使得市场看多氛围更浓底气更足。因此笔者预计,在没有其他突发因素或特殊政策导致玉米市场有效供应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玉米期价后市持续上涨的概率较大,突破历史高点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