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玉米的走势可谓冰火两重天,东北和华北产区的价格走势出现明显的分化。东北地区受国储库开始收购、贸易商收购积极性增加等影响,价格维持偏强走势,但华北地区在经历春节后价格快速上涨之后,价格出现连续下跌的局面。据卓创统计,以山东某深加工企业为例,春节之后价格上涨至阶段性高点2040元/吨,之后价格震荡偏弱,截至3月9日,价格跌至1930元/吨,较前期高点下跌110元/吨,跌幅5.36%。近期价格出现不同的走势,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政策支撑力度不同。东北地区涨价的起点首先从储备库的入市收购开始,东北地区不同华北,春耕之前农户变现需求更迫切,为了支持农户的售粮,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储备库的入市收购,点燃了基层贸易商的收购热情。而华北地区农户春耕之前变现需求较弱,售粮压力明显较小,因此各粮库的收购启动时间较晚,即便收购,在定价上也基本与市场价格保持一致。
第二,水分的影响。今年华北地区玉米水分普遍偏高,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春节之后的连续阴雨天气,给玉米水分下降带来不利影响,水分偏高并不利于玉米的保存,而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减弱,农户售粮逐渐展开,短期内潮粮供应量加大,华北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东北地区有烘干塔,并不受水分的限制。
第三,从粮源供应来说,华北地区粮源供应更广泛,更灵活,以山东地区为首,除了本地粮源供应加大以外,只要通过价格调整,河北、河南、安徽和东北等地区的粮源都会持续供应。东北地区则显得粮源分布不均,市场看涨的情况下,局部地区会造成粮源供应的紧张局面,深加工、粮库和贸易商存在竞争关系。
第四,从市场心态上来看,东北地区整体看涨气氛好于华北,由于华北地区长期采取的看量调价的策略,在没有出现明显价格洼地的情况下,贸易商存粮的积极性较弱,多数采取随收随走的策略,东北地区有政策托底,对未来玉米价格的走势更为乐观,建库意愿更强,深加工也开始跟随提价收购。
虽然目前的价格出现分化的状态,但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分化的局面并不会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玉米购销的深入,后期决定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看农户的售粮节奏的变化。
从售粮进度来看,根据统计,截止到2月28日,东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在54%,去年同期66%,偏慢12%。其中,黑龙江57%,去年同期66%;吉林48%,去年同期57%;辽宁60%,去年同期72%;内蒙古50%,去年同期68%。截至2月28日,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46%,去年同期40%,偏快6%。其中山东售粮进度47%,去年同期45%,偏快2%;河南44%,去年同期44%,持平;河北37%,去年同期38%,偏慢1%;山西56%,去年同期33%,偏快23%。
可以看出,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售粮较慢,华北地区售粮偏快,随着余粮水分减少和雨季来临,3月上旬东北栈子粮逐渐开始销售,基层物流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粮源流通效率加快,东北和华北地区联动性将逐渐增强。
另外,随着购销的深入,市场对于临储拍卖的猜测和消息将逐渐增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情绪可能决定短期的玉米价格走势,东北地区的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对未来玉米价格上涨的提前透支,而华北市场就是单纯的供应过剩造成的价格下跌。总体分析来看,东北和华北产区价格分化的局面将逐渐结束,预计,3月上旬北方港口二等粮收购价格高点在1900元/吨左右,而华北地区以山东深加工为例,价格继续下调空间同样有限,寿光地区价格参考19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