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市场正在寻找一个确定的“锚”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1-16  

从2019年开始,市场各主体就在寻找一个确定的能够指引市场价格的“锚”,然而价格起起伏伏,市场纷乱复杂,这个“锚”至今仍未找到。

购销平稳—市场各方均在理性中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4204万吨,同比减少118万吨,比3年平均值减少1014万吨,比5年平均值减少1513万吨。2019/2020年度以来玉米收购进度始终是近年最慢的,一方面表明各收购主体入市并不积极,另一方面也表明玉米仍在农民手中,尚未大规模销售。可以说,收购进度是农民和用粮企业对当前市场价格认可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历史经验—春节前销售七成左右

为避免产量差异而导致的计算偏差,可以每年4月30日累计收购总量为基数倒推出相对收购进度,2019/2020年度假定以过去3年累计收购量的平均值为基数,目前玉米收购进度仅为39%,上年同期为39%,3年平均为48%,5年平均为45%。过去5年12月底玉米平均收购进度为45%,1月底为67%,2月底为75%。也就是说,每年春节前我国玉米销售量将达到潮粮期销售总量的2/3或七成左右。

前车之鉴—节后市场依旧有压力

在过去5年中,玉米收购进度最慢的3个年度依次为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和2016/2017年度。显然,玉米销售进度偏慢的年份,真正的市场压力在春节前后,2018/2019年度的价格走势尤其值得参考;玉米后期价格总水平与12月份差不多,大跌大涨,小跌小涨,不跌不涨;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通常在10%以内。

矛盾重重—一种微妙的弱势均衡

进入2020年以来,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上调了玉米收购价格,这表明大粮上市之际,深加工企业还收不到粮,也表明各市场收购主体开始行动了,贸易商和烘干塔都开始入市了。华北地区则恰恰相反。由于连续的雨雪天气,玉米水分普遍偏高,粮食一旦脱粒后不易保存,同时饲料企业不收高水分粮,导致高水分玉米集中到深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因收购量巨大而价格回落。

犹豫不决—市场需要寻找新的锚

新世纪以来,无论是贸易商、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还是小的烘干塔,都没有像今年这样纠结。非洲猪瘟影响下,生猪养殖恢复依旧缓慢,禽蛋亏损抑制禽类养殖增长,消费同比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玉米产量同比增长,进口玉米替代品也将增长,稻谷等去库存依旧是现实问题。显然,在需求减少和供给增长两个确定性条件下,市场到底还有多少缺口,没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

 

从拍卖成本来看,2020年的临储拍卖底价大概率不会低于2019年。以吉林为例,到厂的拍卖粮成本不会低于1800元/吨。当前,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在1750元/吨左右,现在收购存到拍卖时的成本也在1800元/吨以上。然而,以往作为“定海神针”的玉米临储拍卖价格这个“锚”,可能今年定不住了,因为2019年玉米市场价格一直是低于拍卖底价在运行,给贸易商带来的亏损至今仍历历在目。据市场分析,中美若签署经贸协议,猪肉、牛肉、玉米、高粱、大麦、DDGS等农产品进口将大幅增加,对玉米具有替代性。目前玉米、高粱等进口成本较低,对国内是有压力的。显然,进口成本这个“锚”是定在下面的,而且似乎定的很牢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