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美国农业部粗粮市场展望报告——2017年10月刊中文版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10-18  

  摘要:美国玉米产量数据上调

  2017/18年度美国玉米单产预测数据上调1.9蒲式耳,导致产量数据上调近1亿蒲式耳,为142.8亿蒲式耳。玉米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2500万蒲式耳,食用量、种子用量和工业用量数据上调1000万蒲式耳。期末库存数据略微上调至23.4亿蒲式耳。美国高粱产量数据下调,因为单产数据增幅被播种面积数据降幅所抵消。

  2017/18年度全球粗粮产量数据上调。海外玉米产量数据上调,不过基本上被燕麦、黑麦、粟米和混合谷物产量降幅所抵消。贸易市场年度的海外粗粮贸易数据下调,因为阿根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出口数据下调。中国的粗粮用量数据上调,但是越南的用量数据下调。

  国内展望

  玉米产量数据上调

  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NASS)的10月份作物产量报告将玉米单产数据上调1.9蒲式耳,收获面积数据下调40万英亩,预计美国玉米产量为142.8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9560万蒲式耳,也是历史次高纪录。由于期初库存数据下调5500万蒲式耳,进口数据没有调整,因此供应预计为166.25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4050万蒲式耳。

  2017/18年度玉米用量数据上调3500万蒲式耳

  2017/18年度玉米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至55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2500万蒲式耳,因为供应增加。本月,玉米的食用量、种子用量和工业用量数据(FSI)上调1000万蒲式耳,达到3.8亿蒲式耳,因为糖浆行业的玉米消费步伐加快。2016/17年度需求强劲态势将延续到2017/18年度。FSI用量预计为69.35亿蒲式耳,比上年增加4460万蒲式耳。期末库存预计为23.4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50万蒲式耳,造成库存用量比为16.4%,与上月预测值相一致。

  玉米价格预估不变

  2017/18年度玉米农场平均价格预估不变,仍为每蒲式耳2.80美元到3.60美元。中间值为每蒲式耳3.20美元,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6/17年度供需数据调整

  2016/17年度玉米的食用量、种子用量和工业用量数据上调2000万蒲式耳,为68.9亿蒲式耳。根据NASS的8月份谷物压榨及制成品产量报告,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为54.38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300万蒲式耳。4季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为6.881亿蒲式耳,占到总用量的12.6%。这要高于五年平均比例8.4%。如果不是因为2017年玉米作物成熟推迟,6月1日库存相对庞大,4季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可能更高。2016/17年度玉米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计为54.64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3880万蒲式耳。

  根据美国调查统计局的最终数据,2016/17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预计为22.93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210万蒲式耳。国内用量为123.54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930万蒲式耳。2016/17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22.95亿蒲式耳。总用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46.47亿蒲式耳。

  四大饲粮和小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

  根据9月到8月的市场年度,2017/18年度四大饲粮外加小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计为1.5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0万吨。玉米的饲料用量增加。对于2016/17年度,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下调10万吨,为1.463亿吨,因为玉米的增幅被小麦、高粱和燕麦的降幅所抵消。每单位的谷物消费动物指数(GCAU)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计为154万吨,上调2万吨。对于2016/17年度,每GCAU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测数据不变,仍为153万吨。

  高粱单产数据上调

  2017/18年度高粱单产预计为72.2蒲式耳/英亩,比上月预测值高出2.4蒲式耳,五年平均值为66.1蒲式耳。由于收获面积数据下调30万英亩,因此产量数据下调620万蒲式耳,为3.645亿蒲式耳。由于期初库存数据上调480万蒲式耳,因此供应总量预计为3.98亿蒲式耳,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消费数据没有任何的调整,供应数据下调,造成期末库存数据下调至2800万蒲式耳。2016/17年度美国高粱进口数据下调不足100万蒲式耳,为170万蒲式耳。供应预计为5.186亿蒲式耳。

  2017/18年度高粱用量数据不变

  2017/18年度高粱用量预测数据不变,仍为3.7亿蒲式耳。供应下滑造成期末库存减少至2800万蒲式耳,比上年减少550万蒲式耳。

  对于2016/17年度,用量数据下调490万蒲式耳,为4.851亿蒲式耳,因为乙醇行业的高粱用量数据上调60万蒲式耳。高粱的FSI用量预计为1.154亿蒲式耳。出口预测数据下调440万蒲式耳,为2.406亿蒲式耳。9月29日的谷物库存报告显示9月1日所有部位的高粱库存为3350万蒲式耳。

  2016/17年度高粱价格预估下调

  2016/17年度高粱农场平均价格预估下调6美分,为每蒲式耳2.79美元。新季高粱价格预估值为每蒲式耳2.50美元到3.30美元,中间值为每蒲式耳2.90美元,与上月预测值相一致。

  大麦产量预测数据上调至1.419亿蒲式耳

  根据播种面积和单产数据的调整,2017/18年度大麦产量预测数据上调至1.419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70万蒲式耳。播种面积预计为250万英亩,上调10.5万英亩。收获面积预计为200万英亩,上调8000英亩。由于进口1500万蒲式耳,因此供应预计达到2.633亿蒲式耳。用量数据没有调整,因此增幅结转到期末库存,期末库存达到7030万蒲式耳。

  对于2016/17年度,大麦产量数据上调60万蒲式耳,因为播种面积增加。播种面积和收获面积数据上调7000英亩,造成产量达到1.999亿蒲式耳。由于进口960万蒲式耳,造成供应达到3.117亿蒲式耳。根据6月1日的库存数据,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190万蒲式耳。这造成总用量增至2.053亿蒲式耳。期末库存数据下调170万蒲式耳,为1.064亿蒲式耳。

  2017/18年度大麦农场价格预估下调10美分,为每蒲式耳4.10美元到5.10美元,中间值为每蒲式耳4.60美元。

  国际展望

  2017/18年度全球粗粮产量预计达到13.194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280万吨,而海外粗粮产量预计为9.433亿吨,比上月预测值略高出70万吨,不过仍比上年减少2100万吨。

  中国粗粮用量数据上调

  2017/18年度全球粗粮用量预计为13.522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440万吨。本月,许多国家的用量数据调整,许多调整相互抵消,海外用量数据上调360万吨,达到10.251亿吨。一些国家的饲料用量数据调整,造成海外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下调80万吨。但是,海外国家的FSI用量数据上调。

  最大的调整是2017/18年度中国的粗粮用量数据上调350万吨,为2.591亿吨。FSI用量、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支持玉米农户,造成政府玉米库存庞大,不过去年政府取消玉米临时收储项目,造成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政府还开始鼓励玉米工业消费,支持加工厂。诸如淀粉、糖浆等玉米加工副产品的产量在过去两年内呈现增长态势,而中国的玉米产品出口一直大幅增加。中国玉米的FSI用量数据上调200万吨。

  虽然中国的玉米进口受到配额的限制,但中国并不限制大麦和高粱进口,这些进口供应主要进入到饲料市场,减少玉米酒糟粕进口。大麦进口数据上调100万吨,因此大麦的饲料用量数据上调100万吨,而高粱进口数据上调60万吨。

  粗粮消费数据的另外一个重要调整是越南的玉米饲料用量数据下调100万吨,为1200万吨。越南的饲料需求一直快速增长,在过去五年中增长超过一倍,从2012年的530万吨增至2017年的1200万吨。国内养猪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饲料需求。据称越南已经向邻国出口生猪,主要市场是中国。出于质量担忧,近来中国关闭与越南的边境贸易,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越南对华的非法生猪出口。

  2016/17年度全球玉米贸易数据下调

  对于2016/17年度而言,国际玉米贸易市场年度于2017年9月30日结束,但是贸易数据的出台通常会推迟。不过,已经出台的贸易数据以及装运步伐说明全球玉米贸易减少260万吨。降幅最大的国家是阿根廷,出口预计为2350万吨,减少250万吨,因为阿根廷放慢对越南的玉米出口。阿根廷是越南主要的玉米供应国,越南的饲料需求下滑影响到玉米进口。巴西玉米出口预计减少70万吨,因为巴西没有足够的玉米供应来实现出口预测,即使8月到9月期间玉米出口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对于本国市场年度而言,2016/17年度(3月到次年2月)巴西玉米出口预测数据不变,仍为3600万吨。墨西哥的玉米出口预计增加60万吨。

  2017/18年度玉米贸易数据下调

  2017/18年度全球玉米贸易预计为1.509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40万吨。调整幅度最大的国家是越南,玉米进口数据下调,阿根廷玉米出口数据相应下调,两国的下调幅度均为100万吨。由于玉米减产,俄罗斯和乌克兰玉米出口预测数据各下调50万吨。墨西哥的玉米出口数据上调60万吨,因为对非洲国家的白玉米出口预期增加。

  2017/18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预测数据不变,仍为4700万吨。2017/18年度美国其他粗粮出口预测数据同样不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