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的力量不只取决于它的内容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担忧或期待它的发生。而引起下跌的传闻背后,常常藏匿着此前被乐观的人们所刻意忽略的东西。传闻时有时无,但逻辑常在,挡住进口,不应只是说说而已。
“传闻”:
今天中午,一则有关拍卖政策的传闻在玉米市场流传了起来,低于去年的起拍价、早于去年的轮换时间,连数量都具体、精确,让人浮想联翩,几个小时就传遍了各大微信群。广大吃瓜群众纷纷将盘面下跌对应到这组版本不一的传闻上来。传闻对于玉米市场不是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个隔三差五就来拜访的老朋友,而且正确率也不低。但传闻本身没什么可谈的,我想,小道消息的力量不只取决于它的内容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担忧或期待它的发生。而引起下跌的传闻背后,常常藏匿着此前被乐观的人们所刻意忽略的东西。传闻时有时无,但逻辑常在。挡住进口,倒推来说,既是对国内玉米需求能够大幅增长的保障,也是对去库存的保障。但这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
“拍卖”:
今年,13/14年度库存将作为陈化粮销售,14/15年度库存将成为拍卖主力。对比2016年,16年全年玉米出库4176.68万吨,其中一次性临储转国储2002万吨,超期定向921万吨,分贷分还863万吨,包干销售172万吨,中储粮网拍移库219万吨。目前,临储13/14库存剩余3084万吨,14/15库存剩余7937万吨,15/16库粗剩余12543万吨。今明两年的去库存压力巨大。
“进口”:
近期,南方出现了远超预期的进口买船数量,根本原因是内贸玉米价格已经上涨至1700元/吨附近。南方饲料企业主要考虑这些问题:1、内贸玉米价格已经给出进口优势;2、一旦南北内贸再次出现去年年末出现的物流问题,将极大影响生产;3、对接下来玉米质量(主要是出库玉米)的担忧。一般情况下,进口玉米是为了保证下一年度的进口配额,进口替代是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和配方多样性,但在目前的内外贸价格,企业必然要多一层成本考虑。
与南方港口价格上涨对应的,是北方港口的涨势和物流运费的上涨。北方港口上涨的逻辑主要包括:1.产区余粮有限;2.集港数量下降;3.贸易环节纷纷看涨,拿货意愿强烈;4.对减产幅度较大的预期。考虑到结构上的上涨预期已经打的很足,目前应该到真正考验终端需求的时候了,而现在正进入观察终端需求的时间窗口。至于最后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是:
大宗商品不会按一下开关就从过剩转为短缺。下图是我们的年报观点,除“春节后华北玉米价格中枢下移”已经结束预测期外(春节后价格下跌至2月末,随后上涨),我们现在持有这些观点不变。
“未来”:
传闻背后,是切实的忧虑。市场常常如此,似乎前一天还隐而不彰的东西第二天就变成了舞台中央的明星,展望未来,最大的变数毫无疑问是拍卖的价格和时间。我想强调的是,去库存是决策方的核心利益,适量挡住大规模进口是基本底线,从对实际需求的判断出发,按照上述逻辑,那么拍卖的价格区间并非无法预测。总之,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但乐观如果缺乏谨慎的制约,无法独自走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