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会是第二个棉花吗?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1-30  

  玉米,前几年一直是期市里的冷门品种,资金关注少,价格波动小。可今年,玉米释放了大能量,仓量双增,成交异常活跃,一度成为期市明星。是什么让原本波澜不惊的玉米市场一石惊起千层浪?这就要从我国特有的临储政策说起。

  为了稳定玉米价格,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自2008年开始实施玉米临储政策,直到2014年,收储价格只升不降。

  在玉米、棉花、大豆等几个具有争地效益的农产品(14.98 +0.54%,买入)中,玉米经济效益最高,而且价格走势最为平稳,加上种植便利、人工投入少,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08年我国玉米年产量还是1.66亿吨,到了2014年,已经达到2.16亿吨,增幅超过30%。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巨大的产量已经不能为市场所消化。近几年,库存年年累积,2014年玉米期末库存高达1.7亿吨,足够国内消费一年。

  顶着如此大的库存压力,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降了,由2014年的2.24元/公斤降至2元/公斤,降幅为10.7%,这也是多方商议折合后的结果,且直到9月才公布。在收储价格公布前,市场便有了预期,玉米期货价格提前反应,3月便开始下跌,展开了一波长达半年的下跌行情,最高跌幅近30%,远远超过收储价格的下跌幅度。当然,这是资金博弈时对基本面事件的过度放大,但充分显示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预期性的功能。

  玉米库存绝大部分都在国家的口袋里,随着库存的不断增加,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库容紧张,另一方面是财政压力。国家每年在农产品收储和补贴上投入的资金太过庞大,除了玉米,水稻、小麦和白糖也在实行临储政策。此外,棉花和大豆从2014年开始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在政策之手的呵护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脱节,内外价差高位。如果放任进口,那么国外农产品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市场,进而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不过,这种非市场化的竞争不可能长期存在。

  就玉米市场而言,今年收储量或再创新高,国储库存也将大幅增加。这种情景让人想到棉花的政策改革。如今,棉花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新疆地区目标价格在19200元/吨,而目前市场价格不到14000元/吨,补贴额度超过5200元/吨,国家财政已难以负担。或许,目标价格补贴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玉米属于三大口粮之一,国家在政策处理上会更加谨慎。个人认为,临储这两年或许不会取消,但在供给端改革的辅助下,继续下调收储价格或是途径之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