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逐渐步入熊途,今年跌幅更是持续加深。导致玉米市场持续疲软、价格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宽松及需求低迷。日前,备受业界关注的玉米临储价格调整政策公布,挂牌收购价格为1元/斤,比去年平均降幅高达12%,这更令各方明显看空市场;加之,今年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将对市场继续构成打压,预计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玉米价格将弱势难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日前联合发出通知称,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据悉,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挂牌收购价格是指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收购价。 新华社
青黄不接时期 价格不涨反跌
近年来,由于需求旺盛,国内玉米市场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但从2012年秋季开始,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要逆转,由供需偏紧转向供大于求,价格一直呈偏弱走势。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虽然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养殖行情已趋于好转,但玉米价格不仅没有反弹迹像,而且一反常态继续下行,且下跌速度明显加快。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9月上旬,国内产区和销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14.9%、11.8%。其中,华北黄淮产区价格同比下跌20.2%,为2011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区价格已跌至2000元/吨以下;与此同时,企业收购价格也持续下调,与5月份相比,9月初吉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平均下调100元/吨左右,黑龙江部分深加工企业下调幅度达到300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则普遍下调200-300元/吨,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60—700元/吨。
目前,期货价格下跌也十分明显。如9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1847元/吨,比5月份高点价格下跌26.6%,比去年同期下跌21.6%,2010年以来首次回落到2000元/吨以下。
据了解,从7月中下旬开始,国内玉米价格跌幅逐渐加大。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终端销售均价约为224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2622元/吨下跌了376元/吨。分地区来看,东北及华北产区、港口地区玉米价格下跌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东北地区陈粮销售不畅,需为新粮腾库,贸易商降价销售,导致玉米价格再度下行;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购销清淡,同时,新玉米陆续上市,更是施压市场,新陈玉米价格逐渐靠近,跌势明显;而南北港口因贸易商采购不积极,玉米价格均出现下跌现象。
多空因素交织 玉米价格下跌
业内人士指出,玉米产量连年增加,市场供应充裕,而饲料消费和深加工需求大幅下滑,致使库存压力不断加大,加之,进口玉米、高粱的比价优势,导致进口量增加,替代作用增强等,多空因素相互交织,是造成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
从供给看,玉米连年丰收,市场供应充足。
由于玉米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持续增加,且连年丰收。相关信息显示,2014/2015年度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36900千公顷,产量预估在21848.9万吨。2012-2014年我国连续3年启动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吨,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
从市场需求看,玉米消费需求清淡,陷入持续低迷状态。
玉米消费主要包括深加工和饲用两方面。首先,玉米淀粉和酒精价格下跌,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深加工消费乏力。2015年1-9月,全国玉米淀粉和酒精平均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下跌1.7%、1.1%。目前酒精加工企业和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均处于历史低位,许多企业出现了产品价格、玉米加工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四降”趋势,深加工需求持续疲弱。
玉米饲料消费需求也一蹶不振。去年以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畜产品消费减弱,养殖业效益欠佳,去产能化加速,使饲用需求整体下滑。从今年4月份起,虽然生猪价格明显回升,但由于生猪产能已大幅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尚需时日,目前对饲料需求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使国内玉米价格也难以上行。
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替代作用明显。
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今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内玉米价格高企,饲料企业纷纷改变饲料配方,开始大量采用国外廉价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等作为饲料替代原料,进一步挤压了饲用玉米消费需求,加剧了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临储政策调整 后市不容乐观
自2008年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今年价格首度下调。
最近,备受业界关注的国家玉米临储价格调整政策公布,最终敲定挂牌收购价(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比去年临储价格下调0.11-0.13元/斤,平均降幅达12%。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从2008年推出玉米临储政策至今,价格一路走高,与进口玉米差价悬殊,弊端凸显。今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出现历史性调整,是国家向粮食市场化迈出的第一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使然。但由于收购价格大幅下调,收购标准非常严格,预计临储收购量将大幅减少,库存陈玉米将向临储价格靠拢,后市玉米价格不容乐观。
国际玉米价下滑,国内库存大,国内与进口价差大。
显然,玉米的产供销,如果继续靠政府高价托底,已经行不通。目前,我国玉米市场面临两难:去库存化急不可待。当前我国国储玉米库存已占到全球总量的半数以上,巨量库存等待被消耗;下游需求不振,导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处于低谷,国储去库存艰难,截至8月上旬,今年临储玉米拍卖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3%。业内人士担心,随着新季玉米上市开秤,价格低开低走,贸易商收购情绪不高,将导致玉米会重蹈小麦覆辙,出现卖难,从而极有可能打击农民和市场的信心。
当前玉米市场利空因素多,导致玉米价格跌跌不休。
可以预计,随着新季玉米大量上市,供应量将显著增加,国家临储玉米去库存将更加艰难,市场将面临新一轮供给压力;加之,政策调整的利空影响,陈玉米价格将不断下跌,并向新玉米价格靠拢,短期内玉米现货市场弱势格局难改,未来价格下跌仍将是市场运行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