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秋粮收购已经进入高峰期,为了防止粮食集中上市带来价格阶段性下滑,损害农民利益,秋粮主产区纷纷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
托市收购启动以后,粮价稳定,农民售粮积极性高涨
去年以来粮食需求不旺,市场价格弱势运行,稻谷有价无市,玉米呈现阶段性过剩。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中晚稻市场价远远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各中晚稻主产省区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去年11月22日,东北地区临储玉米和大豆收购也陆续启动。
据国家粮食局调查了解,内蒙古、辽宁新产玉米开秤价格分别在1.07元/斤、1.11元/斤左右,临储收购启动后均回升到1.13元/斤左右;黑龙江省稻谷市场价格由开秤价1.43元/斤提高到1.46元/斤以上;吉林省稻谷市场价各由开秤价1.45元/斤提高到1.50元/斤以上。
托市收购启动以来,农民售粮积极性高涨。但是,据记者了解,吉林、内蒙古等地玉米价格在0.845元至0.945元之间,低于临储价格。这是因为新上市的玉米湿度较大,烘干降水会造成自然损耗,收购价格低也是合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收储企业难以完全做到面向千家万户的农民直接收购,大部分还只能从中间商手中收购,中间商难免压级压价。吉林德惠市朱城子镇哈拉哈村家庭农场主周延武告诉记者,他们村的玉米主要卖给“粮贩子”,他去年收获了350万斤玉米,希望玉米价格涨点后再卖。
粮食有库存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但现在各地普遍面临严重的库存压力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以来,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粮库充盈,增强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目前我国粮食库消比达到35%左右,个别品种库消比达到60%甚至70%,一般的品种都是40%至50%,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至18%最低安全标准。
粮食有库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但是太多就成为了负担,现在各地普遍面临严重的库存压力。为了满足秋粮收购的需要,地方粮食部门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扩大仓储能力,组织仓库维修,腾仓并库,加快简易仓储设施建设,在收储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甚至允许建设露天储粮设备。据了解,黑龙江省粮食部门提前确定公布了临储玉米、大豆收储库点503个,租用社会仓库461个。吉林省确定公布了1049个备选收储库点和临时收储库点承担临储玉米收购任务。辽宁省下达仓房改造资金4370万元,指定并公布临储粮食收购库点211个。内蒙古下达仓房改造资金3000万元,布设临储收购库点380个,其中玉米收购库点333个。
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粮价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原粮收购价格平均每年上涨10%左右。这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效益也在递减,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成为必然。
专家认为,完善托市收购政策,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构整个粮食市场机制,核心就是要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
粮食最低托市收购价的价格是由国家决定,国家成为粮食收购的中坚力量,粮食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被逐渐排挤出市场。在托市政策支持下,国内粮价多年来只涨不跌,已经远远高于国际粮价,国内外粮价倒挂,刺激粮食大量进口。据了解,目前到港玉米价格1900元/吨,而东北玉米在政策支撑下平仓价格也在2300元/吨。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认为,在粮食收购中,应该改变目前的价格支持政策,制定粮食目标种植收益,当农民的种植粮食收益低于目标种植收益时,将差额直接补给农民,保证农民种植收益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粮食价格随行就市,提高粮食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对粮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