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8年CBOT诞生以来,玉米期货就成为该交易所极具代表性的交易品种。1851年3月13日,最早的一份玉米现货远期合约签订于芝加哥。1865年和1985年,CBOT分别推出了玉米期货和期权合约,玉米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拥有期货与期权两种衍生交易形式的农产品(行情,问诊)品种之一。美国玉米期货市场以其强大的玉米现货市场为依托,在全球农产品期货市场中历久弥坚,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目前,以CBOT为代表的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同现货市场有效接轨,其形成的玉米期货价格已成为世界玉米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交割制度
CBOT交割制度进行过多次改革,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各地分散兴建了很多榨油厂、饲料厂,生产消费格局的变化弱化了集散地的功能,点对点的方式成为主流,现货流通方式的改变使仓库不再成为必须经过的环节,CBOT经过调研后于2000年正式推出了伊利诺斯河流域交割的新制度,该交割体系对最后交易日、最后交割日、交割地区、交割地区升贴水、储存费用、交割工具及相应期货合约条款做出了新规定。新的交割制度形成了简单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了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聚合及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
交割区域位于玉米和大豆生产、消费集中地。伊利诺斯河流域交割体系共设27个交割地点,分6个交割区域。玉米的基准交割地是芝加哥和本斯洽波。沿河自上而下,不同交割区域按基准交割地距离远近,地区差价逐级递增。沿伊利诺斯河流域运费市场的存在是沿河地区现货价格形成的基础,这一运价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基本运价和调节系数。
基本运价系统将始自新奥尔良港口终至芝加哥五大湖的船运区分为28个地段,运费根据距离分别为925—229美分/短吨。基本运价确定后,各家船运公司根据不同季节和运输能力的供求情况通过市场来确定不同的调节系数,称为“Benchmark(基准)”。调节系数在圣路易斯的运费交易所交易,全美最大的船运公司都在该交易所交易。现货商获得调节系数后,乘以基本运费就可以确定从沿河的任何一个地点到新奥尔良港口的运费,这就是国内常说的运费升水。
交割方式
CBOT玉米期货交割方式非常灵活。期货转现货、提前交割、滚动交割相结合的完善的交割制度满足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种需要,奠定了玉米期货合约成功运作的基础。
交割程序
CBOT玉米期货一个完整的交割循环为3天,这一过程在交割月份的每一交易日连续循环,直到最后交割日为止。交割的最终结果是把期货头寸换成运单。
第1天为提交日或持盘日:空头持有者在下午4点前向交易所结算公司提出交割申请,交易所根据多头持仓时间长短安排配对交割。
第2天为通知日:结算公司在上午7点前通知持仓时间最长的多头,由其确定交割,空头在下午4点前通知多头。
第3天为交割日:空头向多头交割运单,多头在下午1点前付款。
运单由CBOT批准的发运单位签发。一个公司通过期货交割过程获得运单后,该公司可做以下选择:持有运单,在这种情况下,运单所有者向运单签发人支付升水费用;以协商价格把运单卖给他人;在期货盘上用运单再交割,即把运单通过在最后交割日之前在期货盘上抛空,将运单交给新的所有者;要求接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