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看涨预期伴随 麦价易涨难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9-27  

  从后市来看,政策对市场具有底部支撑,需求基本进入旺季,市场调控粮源分布不均,小麦仍不乏利好因素支撑,预计价格仍会稳中走强,但受粮源充裕等因素制约,出现大涨的几率不是很高。

  今年夏收以来,国内小麦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上市的小麦并未压制住市场价格,小麦行情不仅不断走高,而且各主体收购积极,看涨预期自始至终伴随整个夏粮收购期间。

  夏收期间麦价涨势明显

  今年夏收以来的小麦行情,经历了“短暂低迷-快速上涨-平稳调整-再度上扬”4个阶段。由于今年国家在南方4省启动托市收购较早,新麦上市后不久大多就超过了国家托市价格。后期随着托市企业收购的停止,麦市的平稳调整基本延续到8月下旬。9月份受需求回暖及节日效应的拉动,制粉企业小麦采购量加大,小麦价格再度由稳转强。

  市场监测显示,截至9月下旬,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较6月上旬上涨177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310元/吨。

  综观今年的小麦夏粮收购,由于市场看涨预期自始至终较强,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无论是贸易商、制粉企业收购,还是储备企业轮换补库都较为积极。尤其制粉企业大多汲取了上年的教训,普遍希望及早掌握粮源建立库存。部分市场主体甚至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市场的竞争,而是粮源的竞争,谁控制了粮源,谁就有竞争的资本。正是这种理念导致收购热情高涨,小麦价格涨势明显。夏收市场运行特点翻新

  与上年夏粮收购相比,今年夏收小麦市场运行特点出现新的变化。

  小麦价格上涨时间提前。上年虽然各主产区实施托市收购的范围较大,但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案启动后小麦价格就快速上涨的局面,8月下旬以后价格的上涨,也是市场流通粮源减少所致。

  而今年由于南方4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较早,加之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小麦市场经历了上市初始的短暂低迷后就快速走高。如河南南阳在6月初新小麦收购价格为1.08~1.10元/斤,到6月底收购的小麦为1.18元/斤,上涨了0.08~0.10元/斤。

  市场惜售心态异常强烈。今年夏粮集中收购的4个月期间,售粮者的惜售心态自始至终并没有大的改变。

  即使7月中旬以后,在国家托市收购陆续停止、市场收购进度放缓、价格上涨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其惜售的心态也并没有减弱。由于对后市小麦行情看好,不论是农户,还是贸易商,大多持有存粮待沽的心态。

  小麦收购市场化程度较高。今年新麦上市以来,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较高。虽然国家在主产区部分地区启动托市较早,但收购状况并不理想。截至9月5日,河南、江苏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022.6万吨,而其中托市收购仅在800万吨左右。

  市场优质优价表现明显。今年小麦受天气及病虫害的影响,市场反映质量普遍下降,各市场主体收购优质优价特点表现明显。尤其优质小麦市场彻底改变了上年只是跟涨普麦价格的“怪象”,今年的优质小麦价格与普麦价格明显拉开。9月下旬,河南郑州地区贸易商二等小麦收购价2490元/吨,2013年延津产“郑麦366”收购价2700元/吨,差价为210元/吨;山东济宁地区二等新麦粮库收购价2580元/吨,2013年产“济南17”平均出库价2720元/吨,差价为140元/吨。

  后期麦市不乏利好支撑

  就后期市场来看,小麦仍不乏利好因素支撑,预计小麦价格仍会易涨难跌。政策对市场具有底部支撑。我国小麦市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征,价格不断走高主要还是源于市场对国家政策的预期。9月底10月初国家将公布2014年小麦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的提高无疑会再次提升市场的底部空间。国家不断提高小麦价格的导向,使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这将会促使农户和粮食收储企业不急于销售库存小麦,以期待后期价格进一步走高。

  需求基本进入旺季。按照惯例,四季度小麦需求将逐渐转旺,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小麦现货价格上涨的因素。市场预计,由于面粉价格上涨相对于小麦具有滞后性,加之市场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旺季,大部分制粉企业认为后市面粉价格会有一定的补涨空间。面粉价格的稳步趋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价格上行。

  市场调控粮源分布不均。今年夏粮小麦收购虽然南方4省实施了托市收购,但收购状况并不理想。据了解,2012年产托市小麦余量目前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800万吨以上在河南,剩余部分主要存储在安徽和湖北两省。

  而今年收购的800万吨左右托市小麦,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河南、湖北两省收购量较小。尤其作为以往高价区的河北、山东,目前临储小麦已基本用尽。库存粮源的分布不平衡,或会降低区域性市场的调节能力。

  小麦价格大涨几率不会太高

  从抑制因素看,小麦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几率也不会很大。

  今年小麦仍属丰收之年。尽管市场对今年小麦产量和质量微词颇多,但整体仍属丰收之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较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冬小麦实现“十连增”。

  市场流通粮源相对充裕。新麦上市以来,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较高。政策性收购与市场性收购虽然并存,但市场化收购基本占据着主导位置。目前小麦集中收购已基本结束,今年收购总量很难达到去年的5616万吨水平,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粮源仍滞留于流通市场。市场粮源库存的分散,流通粮源的充裕,将对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起到较强的平抑作用。

  小麦饲用替代大幅减少。今年新粮上市初期,由于新麦开秤价格不高,饲用替代还有一些优势,部分企业收购了一些小麦。但随着后期小麦价格不断走高,饲料企业除收购部分芽麦外大多退出了市场。目前山东济南小麦、玉米比价为1.07∶1,河南郑州为1.09∶1,安徽宿州为1.05∶1,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消费仍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市场预计,今年饲料加工企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的饲用量将进一步减少,预计为220亿斤,减幅39%。

  另外,今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增加,虽难以对国内小麦市场形成冲击,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必定会相应挤占国内小麦的市场需求份额,抑制小麦价格的上行空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