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估计,玉米、稻谷收购价将围绕国家托市价波动
安徽省自7月下旬以来全省高温日数已普遍超过25天,淮北、江淮之间西部及皖东南地区有50个县(市)高温日数为近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全省旱情自沿江江南向淮河以北发展蔓延,并呈加重趋势。而眼下正是在地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需水季节,持续的旱情对秋粮产量不可避免会造成影响。目前,水稻、玉米受旱情况如何?秋粮价格又将会向何处去?
作物因旱减产
蒙城县白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陈友祥站长每天一大早就赶到自己包片负责的村子指导玉米种植大户进行抗旱,“我们这里一个多月来只下了10毫米左右的降水,在地玉米已处于中旱水平。”陈友祥颇为焦虑地对记者说,在地玉米正是灌浆期,需要补充大量水份。如果旱情持续的话,每亩玉米可能要减产20%—30%。
与陈友祥一样,利辛县望疃镇玉光村负责人张守荣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玉米种植面积1.186万亩,前期长势非常好。但持续40多天的旱情,给在地玉米造成巨大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每亩可能要减收200—300斤。”他无可奈何道。
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的鲁毛头每天下半夜一点多钟才入睡,凌晨五点左右就起床,忙着到地里提水、放水和巡视。持续高温少雨让他心急如焚,“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这么严重的旱情。”他对记者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降一滴雨水,而单季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虽然8月23日下了小雨,但单季稻减产几成定局,估计减收幅度在35%—40%左右。
舒城县城关镇的葛义学今年种植了100亩杂交稻,“自7月20日以后,我们这里在29天的时间内不仅气温始终在35℃以上,而且没有任何降水。”他向记者介绍,现在单季稻田即使灌上10厘米的水,也会减产30%;其它田块减产幅度可能会在60%以上,甚至绝收。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此次旱情主要分布在六安、滁州、合肥、安庆、宣城、芜湖、铜陵、黄山市等淮河以南地区。截止到目前,全省受旱面积已达到1700万亩以上,其中重旱630万亩,部分中稻发生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市场供应仍很充裕
华安期货谷物分析师王亚玲分析,由于今年夏季我国淀粉与酒精企业停产检修数量较多,玉米原料库存相对往年处正常偏高水平,下游白酒及化工行业的持续萧条,国内酒精销售也处于被动状态。以玉米挂牌价计算,东北大部分玉米酒精企业亏损200元/吨以上,华北部分玉米酒精企业亏损400元/吨,若以实际玉米进厂价计算仍亏损150元/吨左右。今夏酒精企业大范围、深程度停产检修,使得供需两面中的供应对价格的主导作用增强。国内畜禽养殖业也进入季节性调整阶段,家禽养殖补栏热情较低。考虑到北方部分产区已进入季节性轮出玉米的时期,且饲料消费需求疲软,市场对于玉米需求十分有限。
相关信息显示,今年国内稻米总消费量约3925亿斤,同比增14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3220亿斤,同比增加4亿斤;饲料用粮341亿斤,同比增加3亿斤;工业用粮275亿斤,同比增加7亿斤。今年以来,东南亚大米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外差价进一步拉大,大米进口量同比继续增加。预计今年国内大米进口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72亿斤,同比增加5亿斤。
总体上看,今年国内稻谷总供给量约4168亿斤,总需求量约3935亿斤,年度结余233亿斤,供需仍然宽松。加之去年国内稻米产量连续9年增加,国家库存保持高位,国内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将进一步突显。
或呈稳定偏强走势
芜湖县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向阳分析,今年国内天气状况呈现北涝南旱局面,江西、湖北、安徽、湖南等单季稻产区持续干旱,而占国内粳稻产量10%以上的东北地区则受到洪水侵袭。如果稻谷减产幅度控制在30%左右,由于从中央到地方三级储备充裕,国家对稻谷市场的调控能力仍然很强,粮价将会以稳定偏强走势为主,籼稻价格或会在135元/百斤上下徘徊。如果旱情持续发展,单季稻的减产幅度继续扩大,中晚稻市场可能又会呈现另一种表现。
王亚玲分析,虽然玉米产区出现涝、旱天气,玉米单产可能会降低,但去年国内玉米产量在2亿吨以上,目前东北地区各级玉米储备充裕,玉米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由于今年玉米品质可能降低,新季玉米田间地头收购价不会很高,折合成标准品,其收购价不会低于国家托市价1.12元/百斤。从玉米期货市场也可以看出,玉米期货价已经呈现出底部企稳,逐步回升态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