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生长过程实属多灾多难。我们给小麦的生长做了一个时间轴。从天气追踪数据看,低温冷害,有效积温不够和后期生长降水不均导致了小麦今年出现芽麦和容重下降等问题发生。时下,小麦收购正在进行,而小麦跳涨的价格和行情不绝于耳。这样的行情实属罕见。
我们应该思考,除却当前小麦产量、供需问题背后,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小麦价格暴涨的背后有存在什么样的附属隐患?小麦价格会不会出现暴跌的风险?
当前的保护价已沦为芽麦的保护价。
由于现在小麦价格上涨过于迅速。通过价格观测,目前有部分地区的芽麦价格已经接近甚至是赶超了临储指导价格。举例来说,在芽麦重灾区河南的漯河和驻马店部分地区,芽麦价格从最初上市的不到1元/斤,在短短两个礼拜之后,已经上涨到了目前1.08-1.09元/斤,局部报价已经在1.12元/斤。而据河南延津周边收购主体反映,当地以及周边优质小麦的价格已经到了1.23元/斤。而在河北石家庄更是出现了短短4天之内价格暴涨160元/吨的情况。可见今年的临储指导价格已经彻底沦为了芽麦的指导价格。是收购商则冒着价格风险高价收购。
收购期上涨还是销售期上涨的纠结?
据中国玉米网采访到的部分小麦收购商反映,虽然目前小麦价格上涨势头旺盛,但是目前尚处于小麦的收购期,而非后期价格运行的销售期。前期价格上涨过快,将占用更多资金,导致后期企业风险加剧,且后期动力不足。一方面后期可流通资金或将受限,另一方面,一旦后期价格出现下调趋势,收购商将面临亏损翻倍的尴尬局面。面对目前越收越高的小麦价格,很多贸易商开始望而却步,追与不追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题。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上涨推算,后期小麦销售价格要到2600-2800元/吨,方可顺价或者实现市场利益的整体均衡,但是很明显,大家都清晰,目前国家小麦拍卖还在进行;而到10月份,新季小麦的指导价格也将同期公布;进口小麦目前窗口还在大开;最重要的是,小麦高开之后,后市的承接能否为国家所接受,还是未知。
行政干预倒计时?
小麦过速上涨的背后,其实还透漏着国家行政干预的风险。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就曾经对突发上涨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进行约谈,也曾经通过变相的税收条款项目的调整,间接的提醒国内粮食市场,尤其玉米市场运行中囤积居奇,恶意扰乱市场收购之需的行为。虽然近期国家发改委近期连续向市场释放友好信号,认为粮价的上涨是必行趋势。但若市场人士错误的理解成为毫无节制的疯涨,甚至当前小麦价格越炒越高,势必也会受到国家的关注。
明年保护价的保护之殇。
根据中国玉米网最近几年对和玉米相关的几个粮食品种的观测,我们发现,其实除了东北的大豆,华北的小麦正在成为受到农户“嫌弃”的鸡肋。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收悉,华北大部分地区,除了极少数早春玉米外,大部分农户选择小麦和玉米套种。而当季小麦的收成除了能够和当季的投入持平外,并未能给农户带来额外的收入。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还是依托夏粮和经济作物、蔬菜的种植。另一个层面上,华北作为依托首都发展的小型经济圈,在面临城市扩张和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上不得不做出身先士卒的“妥协”。在我们一贯看到官方报道华北小麦面积稳定或者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能够听到市场的另一个声音,认为目前华北的耕地数量缩减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对于小麦的保护价出台,农业部等几大部门是慎重再慎重。2013年小麦的保护价是1.2元/斤,开秤之处已经迅速突破。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下半年经济形势或许不会太乐观,一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性都不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的失衡和内生动力的不足,使我们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加速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似乎也关乎农业产业链结构调整。所以不能说现在小麦价格对保护价的迅速突破是给国家对2014年保护价大幅提高的暗示,反而当前市场价格上涨的不理智,反而让国家对于保护价的调整陷于两难之地——微提保护价难顺当前价格趋势,而大提保护价则违背目前国家调结构为先的思路。
往年华北市场的小麦等级从最高一等容重790g/l算起,五个等级划分。但今年收购商也向我们介绍,因为天气的问题,往年在河北和河南常见的一等麦,今年大量将为2-3等麦,和东北今年的玉米质量问题遥相呼应。我们认为,质量关乎总产,但最终价格运行还是回归真实需求。建议市场还是理性分析当前真实社会库存结构和产量供需,把握好上涨节奏。鉴于目前供需环境,我们也认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但毕竟物极必反,过渡上涨则是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