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由于前期收获期遭遇阴雨天气,安徽、湖北、江苏及豫南等地小麦品质受到影响,部分地区芽麦和萌动麦比例较大,不完善粒较高,市场收购氛围并不热烈。托市企业收购并未完全展开,制粉企业和贸易商也是择优收购,市场收购形势可谓喜忧参半。
进入6月份以来,国内小麦收获进度不断加快,主产区尤其南方麦区新小麦上市量逐步增加。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相继启动托市收购的提振,新小麦收购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趋涨态势。但因质量的差异,亦导致收购价格分化明显。
新麦收购价格走势分化
5月底,我国小麦主产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降水,此时正是南方抢收小麦的时期,安徽、江苏、湖北和豫南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发霉、出芽情况,造成小麦品质下降明显。
目前来看,新麦品质仍是影响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小麦生长、收获期受灾程度不同,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市场价格分化亦较明显。
当前市场收购主体普遍反映,国家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以来,新小麦收购价格一天比一天高,质量较好的小麦很快就被抢购,但质量差的小麦收购价格变化则不大。
笔者预计,受小麦质量约束,估计这种分化趋势仍会持续,而且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小麦后市更具上涨潜力。
新麦收购形势有喜有忧
目前来看,市场对今年新季小麦收购形势的判断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受国家托市预案陆续启动的支撑,市场信心得到增强,市场购销将会逐步趋于活跃。
另一种观点认为,今年新麦市场收购形势不容乐观。原因:一是小麦托市收购虽然启动了,但进行起来非常困难;二是受小麦质量影响,一些制粉、饲料企业及贸易商不敢大量收购。
据了解,湖北从5月30日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由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可以按托市价收购的小麦较少。截至6月13日,襄阳市仅收购托市小麦4000多万公斤,还有25亿斤商品小麦积压在农民手中。其中雨后收割小麦20亿斤左右,因芽麦因素导致不完善率超标的小麦占襄阳市小麦总产量的5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季小麦的收割上市,小麦饲用替代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从近期南方周边沿海以及华北黄淮地区部分饲养企业的反馈情况看,一般发芽率超过5%在猪料中即已不能使用,而在鸭料中也要详细参考其具体价格,发芽小麦的饲用替代需求仍受限制。
新小麦产量或不如预期
据了解,今年5月中旬以前,主产区小麦长势良好,当时市场预期小麦产量和质量都将超过去年。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表示,今年小麦亩穗数比上年略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将继续保持增产势头。
天有不测风云,在广大农民即将迎来丰收之际,5月25日~26日,南方麦区普降暴雨,随后在5月27日至6月1日又出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使得湖北、安徽、江苏及河南南部部分地区小麦受灾严重。有关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原本预期较高的小麦产量和质量或将都会有所下降。
前期有市场机构对江苏、安徽、河南南部、陕西、山东等地小麦产量和质量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部分地区的新麦产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已收获的小麦产量和质量不仅远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而且低于当地常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