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局部行情破位全局影响有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3-08  

  本周(2月25日~3月1日),国内玉米市场关注重点转向东北。据媒体报道,目前东北部分地区的玉米粮库收购价跌至1.00元/斤以下,部分加工企业也同步调低收购价格。

  笔者认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东北局部地区玉米价格大幅下挫。

  一是上市量明显放大。部分农户由于外出务工或清偿贷款需要尽早出手自有存粮,部分则是因为自身存粮条件简陋,随着气温回升,为避免霉变或是损耗增加而积极交售玉米。

  二是当前东北部分地区所上市的玉米含水量较高,霉变风险较大。

  雨水节气过后,东北玉米产区气温升高,冰雪化冻导致玉米含水量显著提升,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去年同期黑龙江玉米含水量在25%左右,而今年玉米含水多在30%~40%,更有个别地区含水量高达45%以上。较高的含水量也使得存储难度提升,而要进行烘干则又提升了仓储费用。

  三是消费需求未见起色。玉米深加工企业当前依旧以消化库存为主,在下游制成品市场清淡的背景下,上游加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继续提高生产率。同时,国企及民企因当前玉米水分较高而态度谨慎,有烘干塔的企业在收购时,面对农民踊跃的售粮态度,压级压价情况时有发生。

  四是整体外运数量减少。往年东北玉米行情看好,不单是因为当地深加工需求旺盛,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运数量庞大,不仅通过港口发往沿海及南方,还有相当数量通过铁路运输发往南方销区。而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华北玉米大量进入南方销区,

  并挤占了东北玉米市场份额,东北玉米入关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今年铁路运费大幅提价、汽柴油再次涨价后,入关成本更进一步提升。

  但是,这种状况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并影响到国内整个玉米行情值得探讨。分析认为:首先,集中上市、区域内消费不畅是引发行情下跌的主要原因,但作为深加工企业,在面临“量足价低”的原料时,适当采购并加工未必不是一种降低成本的途径。同时,如此低迷的行情势必吸引南方销区关注,并可能演变为实际的采购。

  其次,高水分玉米卖不上价,主要是由农户过去固有的销售心态所致,如果通过有效降水手段,如烘干、晾晒、通风等,并主动去除杂质、霉变粒,销售时不仅企业愿意收购,还可以适当提高售价,增加收入。

  第三,如果低质量高水分玉米所占比例较大、价格较低,那么适储适加工玉米的价格势必受到仓储及加工企业青睐,这将给市场带来新的贸易机会。同样,这种情况在华北黄淮玉米产区也能遇到,即市场行情整体平稳,但因为低水分高质量玉米的减少,这类玉米的收购价格反倒有所提升。

  在国内玉米整体消费量保持平稳有增的背景下,尽管2012/2013年度玉米增产,但若将产量按照标准水分折算,国内玉米供应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在小麦、玉米价差逆转后,玉米有近七成用作饲料,在对霉变率控制极严的标准下,后期玉米市场“优质优价”的态势将显著体现。

  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收购玉米5738.7万吨,同比增加717.7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加快。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