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随着气温下降,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将重新盈利,主流深加工企业出现提价收购的情况,一旦降雪天气减弱,东北玉米批量上市可期。此外,时近年终,春运步伐也越来越近,适时补货应是南方厂商近期主要的采购策略之一。
近段时间,北方深加工企业相继小幅调高玉米收购价,不同区域的大雪、暴雪天气加剧了局部玉米供应趋紧的格局,北方产区(尤其是东北)农户惜售心理显现,购销双方呈现“博弈”新格局。同时,自今年10月17日以来,东北地区降雪天气持续影响当地玉米收购活动,尤其是11月中旬以来,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收购近乎停滞。
东北深加工企业提高收购价
12月上旬,尽管东北玉米产区迎来两轮降雪,影响当地玉米上市进度,但东北多数深加工企业在挂牌价格小幅攀升之际,日收购量温和抬升。
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东北玉米批量上市时间较去年同期滞后近1个月,目前吉林榆树地区收购有放量迹象,但相当一部分农户惜售心理明显。以黑龙江肇东地区为例,目前当地潮粮收购价已达1700元/吨以上,30%水分,折干2100元/吨,加烘干费用成本近2200元/吨,三等粮价格明显高于国储黑龙江定价2100元/吨,故中间商、烘干塔收购热情均有限。若本月国储收购正式入市,预计将对市场构成一定提振作用。
华北售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本周以来,华北大部分地区玉米上市进度依旧缓慢,但部分大型深加工企业周边因收购价小幅提升,吸引部分农户出货,其中,山东淄博部分地区农户售粮进度由50%上升至60%~70%,预计年末进城打工农民返乡后将增加售粮力度,春节前后仍是华北农民第二个卖粮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粮质较好,华北整体售粮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局部明显偏快,后续可售粮源数量值得关注。从售粮进度来看,目前河南30%~40%,山东40%~50%,河北10%~20%;去年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分别为40%~50%、20%~40%、15%。
东北局部品质差异逐渐显现
从区域上看,目前北方港口粮源大多来自黑龙江北部和辽宁省境内,港口黑龙江小粒玉米与辽宁优质玉米的价差为50~60元/吨。另外,由于今年东北局部遭遇不利天气影响,粮源品质下降半个至1个等级,一些原本容重偏低地区的粮源(如黑龙江哈尔滨以北)外销困难。业内担忧,由于今年东北玉米水分不均,高水分玉米比重上升,烘干塔收购热情下降,玉米销售明显滞后,后期滞销玉米可能存在霉变风险。
北方港口库存进入回升周期
自上周开始,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呈缓步上扬态势,基本以每天5~10元/吨的幅度上涨。尽管目前东北产区与港口收购价之间略有倒挂,但随着北方港口收购价逐步提高,锦州、鲅鱼圈两大主要港口日收购量再度回升至1万吨以上,预计随着北方降雪影响减弱,东北产区玉米上市量有望增加,届时产区可望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同时,伴随着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的提升,南方港口玉米市场也一改此前颓势,优质玉米价格水涨船高。截至本周初,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较10月下旬最低位均已上涨100元/吨。
国内猪料消费有望小幅增加
11月中旬开始,国内生猪价格不断抬升,截至目前,大部分地区毛猪价格已突破8元/斤,规模化养殖场盈利达到80~150元/头,自繁自养养殖户盈利200元/头以上甚至更高。同时,猪价上涨还刺激了部分散养户补充150~160斤中猪供应节日消费。根据生猪采食规律,伴随着存栏生猪体重增加,加之冬季采食量放大5%~10%,预计12月份国内猪料整体消费有望增加,进而推动玉米消费。
总之,与去年不同,由于临储政策早早出台奠定“铁底”以及成本因素,东北农民在新粮批量上市之初已表现出明显的惜售心理,而需求方则在玉米再度丰产的光环之下大多对采购表示观望,导致东北产区一些贸易商和烘干塔利润微薄,迟迟不愿启动。预计本月东北玉米有望批量上市,同时也是用粮企业备货高峰,后期国储收购动态及购销双方的博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