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11月8日报道,据业内人士透露,数日前华粮集团与乌克兰签订年进口600万吨玉米合同,首次采用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做贸易结算价,表明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在定价权的争夺过程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据介绍,在合同谈判初期,乌克兰方面先是提出以黑海地区的玉米价格作为参考,被中方拒绝后,又提议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为结算价。但华粮集团指出,能够正确反映中国玉米市场供需情况的是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而非芝加哥价格。最终乌克兰方面接受了这一要求。
相关人士表示,这是玉米市场在对外贸易中,大连价格第一次被当成结算价,从侧面表明多年来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充分,得到市场充分认可,也表明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在全球定价权争夺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玉米期货在大商所恢复交易以来运行稳健。从投资者结构看,玉米期货投资者包括了产业链条各类经营主体以及大量个人投资者,现货企业客户的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在该品种上市初期一度达到54.42%,随后逐步回落,目前稳定在20%左右,至2011年9月为25.69%,现货企业持仓量在总持仓量中的占比也曾达到73.32%,后逐步稳定在50%左右,至2011年9月为51.24%。从价格走势看,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具有较好的联动性,二者相关系数始终保持在0.9以上,玉米期货市场为产业界提供了有代表性的价格,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工具,其功能、作用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关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话语权问题,刘兴强指出,最近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签订现货贸易合同时,采用大商所期货合约价作为现货交易基准价的案例在增加。从这里,可以明显地感到由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在加强。
但他也表示,我们市场的规模、发展水平、服务产业的能力与国外主要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期货品种的覆盖面不够宽;期货业的人才、服务工具、服务手段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差距较大;期货交易所的国际竞争力不够强,体制机制建设步伐尚需加快;期货经营机构盈利模式单一、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他强调,上述问题引起了中国证监会领导尤其是郭树清主席的高度重视,郭树清主席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还专题组织证监系统的领导干部学习、研究期货市场问题,今年以来,证监会成立了若干个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进期货市场发展。“目前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期货市场和期货业正在迎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