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农民惜售助推玉米价格高涨 短期库存充足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6-04  

  5月下旬,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玉米网联合组织了2012年东北玉米春播及苗情考察。从整体情况看,东北玉米种植成本和种植面积均有增加,目前苗情处于正常水平,后期产量存在提升空间。

  在我国三大主力粮食品种中,水稻和小麦单产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玉米单产差距依旧较大。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玉米单产在9000—10000公斤/公顷,我国目前仅为5740公斤/公顷。

  不同地区,玉米单产差异较大。辽西朝阳地区,单产较低,在10000—15000斤/垧。而吉林东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基本在20000斤/垧以上,吉林西部地区,玉米产量在15000—20000斤/垧。种子选用、种植技术和土壤质量差异等是造成玉米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辽宁朝阳地区,由于偏旱和土壤肥力不足,播种时苗间距较大,多数在40—50厘米,而当地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少,春播时多采用人工播种,技术含量低,且在化肥使用上投入偏少,所以造成单产偏低的情况。由于缺少适合当地环境的高产玉米种子,种植品种较杂。

  吉林全省范围内推广超高产种子获得了成功。考察团在梨树县十家堡镇和蔡家镇调研时,农民反映,近三年他们大多选用口碑较好、产量较高的种子,确保年底有个好收成。在种植方式上,均采用机播,苗间距保持在27厘米,属于密植栽培。在同样的种植面积上,玉米株数远远超过朝阳地区,确保了较高的单产。同时,吉林还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确保土壤保持足够的肥力。

  不过吉林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盐碱地,整体土质较差。在这里,农民采用种两垄空一垄的休闲种植技术来改善土壤环境。全国范围内,类似吉林玉米单产水平较高的现象并不多见。黄淮地区,只有山东玉米单产较高。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指出,近十年玉米产量的增加多依赖于种植面积的增长,单产贡献不大,所以说单产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农民采用科学的方法种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民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新的种植理念。深耕技术在东北尚未推广,在施肥方面,农民更喜欢一次性施肥,而不是专家指导的分次施肥;在休闲种植技术方面,专家给出的意见是种两垄空两垄,农民却仅仅空一垄,这些都需要今后逐步改善。

  吉林通过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目前已经实现全省7563公斤/公顷的平均单产水平。按照这一数字测算,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近期玉米期价受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不断下跌,玉米1209合约自3月16日摸高至2497元/吨后,连续10周走弱。截至5月底,跌幅高达5.49%。最近一周,玉米期价逐渐企稳,在新年度玉米上市之前,玉米价格又将何去何从?

  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带动了玉米消费,玉米价格也逐步上扬,养殖业的成本压力显现。近13年小麦玉米比价均值为1.08,但从去年5月开始,二者比价出现倒挂,去年10月份二者比价跌至0.88。由于小麦玉米在饲用方面存在一定替代作用,玉米价格相对走高必将增加小麦替代量。据了解,2011/2012年度小麦饲用消费量达到2100万吨,同比增长55.6%。小麦饲用量的增加减弱了玉米价格走高的动能。今年年初,二者比价逐渐回升。截至5月末,比值稳定在0.94附近。后期随着小麦玉米比价的收窄,替代量也将逐渐稳定。

  近日新小麦已开镰收割,预计6月中旬新麦逐渐上市。据国家粮食系统预测,今年夏粮产量将达230亿斤。市场普遍预期小麦价格将继续回落,但笔者认为,小麦价格回落空间有限。近期六部委联合印发了《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其中白、红及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均为2040元/吨(而去年则低于1900元/吨),再加上收购费用50元/吨,今年小麦收购成本高于2090元/吨,小麦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通过考察了解到,今年玉米长势好于正常年份,种植成本增加10%左右,且猪肉价格连续5个月下跌。截至5月23日,猪粮比跌至5.73∶1,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不高,难以提振玉米消费,玉米价格将渐趋稳定。此外,小麦收储价格大幅提高,预计后市新小麦上市对玉米价格的冲击较小。

  很多中小型玉米淀粉企业由于玉米价格过高,下游产品价格低,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型企业也处于保本或微利经营状态。这严重削弱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能,限制了玉米的工业消费增加预期。同时也要看到,一旦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玉米深加工企业可能迅速启动产能,回到市场采购。

  综上所述,虽然中短期内玉米价格走势受下游消费疲软的影响而走弱,但中长期来看,如果没有大的风险因素出现,小麦收购价的大幅上调及玉米种植成本的提高将支撑玉米期价温和走高。

  吉林玉米不仅产量占到全国的13%,其品质也较为优良,是南方饲料企业争夺的优质粮源。作为优质玉米的主产省,吉林的玉米春播情况为市场所关心。

  目前吉林新季玉米的播种已全部完成,前期偏旱的土壤墒情受近日降雨影响,有效缓解。若后期不出现灾害性天气,新季玉米丰收在即。

  播种时间上,考察地区的玉米播种时间基本集中在4月末和5月初,较早的播种时间为4月26日降雨后,而稍晚的播种时间在5月初,相比去年同期推迟了7—14天。出苗率上,考察地区的样本出苗率基本维持在72%—97%,平均出苗率在88%,整体出苗状况虽略逊于去年同期,但属于正常水平。由于农户补苗、灌溉积极,加之近期雨水天气降临,土壤墒情有利于幼苗生长。笔者电话回访追踪了调研地区的苗情,受访农户普遍表示,受近期降雨的影响,前期出苗率在80%左右的地块,出苗率继续上升,普遍达到90%。目前产区幼苗处于4—6叶期,且降雨减轻了扶余部分地区的虫害。

  吉林、辽宁两地出苗状况均较为乐观。辽宁气温较高,玉米出苗稍早。然而,两地田间管理存在差别。吉林田间管理要优于辽宁。吉林农户对于幼苗农药、化肥的施用均较为慷慨,对于土壤墒情的管理也较为认真细致,如遇偏旱情况,存在自行灌溉的情况。相较而言,辽宁农户更偏向靠天吃饭。

  综合来看,前期偏旱墒情得到缓解,苗情正常,无碍产量。如后期天气状况正常,产量前景颇为乐观。

  东北玉米主产区余粮究竟还剩多少,农民惜售是否助推玉米价格进一步高涨,这是玉米产业相关人士较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东北地区农民手中余粮已经不多,而加工贸易商已基本完成玉米收购,库中存粮待售,出货态度消极。据贸易商介绍,农户售粮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年前,以销售湿粮为主,这部分农户约占30%。由于存粮条件有限以及急需支付地租,一部分农户较快售粮。二是春节过后至新作玉米播种之前,以销售半干粮为主,这部分农户约占50%。此时加工贸易商大量购量,玉米价格相对较高。三是新作玉米播种结束后,以售高价干粮为主,这部分农户约占20%。然而,近年来由于种植成本不断增加,农户预期价格较高,从而产生囤粮待售、惜售的状况。部分农户认为,囤粮不但会减少玉米水分,而且可以高价卖出。

  现阶段,无论供需还是外围市场,均不利于玉米现价走高,但随着产地余粮逐渐面临枯竭,玉米价格的跌速将趋缓。今年由于玉米深加工企业中淀粉、酒精企业出现亏损,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停工减产,而国家大型企业仍维持生产以保持市场份额。

  全国玉米库存仍相对充足。美国农业部5月报告显示,2011/2012年度中国玉米库存将达到5800万吨。去年玉米产量达到1.91亿吨,大约增产1400万吨。虽然加工、贸易企业大量收购玉米已经结束,但玉米增产压力并未完全释放,东北港口玉米贸易库存总量早已突破200万吨。

  另外,由于今年从国外进口玉米成本较低,1月份中储粮就从美国进口了6.6万吨国家储备玉米,国内玉米进口逐渐增加。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于2012年4月30日结束。据测算,自2009年以来,政府为了调控物价,向市场释放了超过5500万吨的国储玉米,目前国储玉米库存大约在1500万吨。

  目前农户手中余粮不多,饲料加工企业维持近月库存,而贸易商收购也已基本结束,囤粮待售,同时深加工企业由于刚性需求,不断购进玉米以保持市场份额。总体而言,由于玉米价格处于高位坚挺状态以及下游饲料需求疲软,目前贸易商出货消极,需求方购货平淡,玉米总体库存比较充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