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深加工“黄金期”已过 玉米价格掉头向下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5-25  

  进口冲击、需求不振或将决定玉米短中期的弱势基调。而受外围经济环境不景气以及政府对玉米深加工行业有意收紧的影响,玉米期价短期的“回光返照”会成为奢望。

  与此前无声无息价格快速拉涨的“暖冬”相比,春夏之交的国内玉米期现市场却频爆“冷门”,基本面屡屡发出利空信号,大连玉米期价掉头向下,给顽固看多者以当头一棒。

  尽管期价步入下行通道,但市场上持唱多言论者仍然赋予玉米价格良好的前景,更多是基于“玉米会沦为"大豆第二"的判断。面对下跌动能的逐渐释放,玉米期价会不会如多方所愿,上演令人瞠目的反转行情,或是依然“我心向北”,演绎“低调”?分析师更倾向于后者的判断,由于基本面的重新修饰尚不存在完美的理由,供应无忧、需求遇“冷”或将决定玉米短中期的弱势基调。而受外围经济环境不景气以及政府对深加工行业有意收紧的影响,玉米期价短期的“回光返照”会成为奢望。

  外围环境“杀伤力”不减

  在当前基本面消息匮乏,中美新季玉米种植接近尾声之际,宏观面的变动无疑成为最能牵动市场神经的因素之一。目前宏观环境“热闹非凡”,自去年8月份美债欧债轮流上演引发市场恐慌之后,时隔半年,欧债危机的再度爆发又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

  自从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问题便成为欧洲之殇。而现今希腊政坛陷入分裂,使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都可能无力执行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规中矩的要求,从而让其财政恢复可持续状态。事件升级令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加大,市场的担忧情绪骤然升级。

  不管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也不管其结果如何,在欧洲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刻,希腊已经将欧洲带入了“死胡同”。而希腊的退出很可能让欧元区的金融和经济陷入混乱,并可能让西欧50多年来的政治一体化努力化为泡影,从而改变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足迹。

  国际投资大鳄索罗斯警告称,若希腊退出欧元区,将使西班牙和意大利陷入动荡,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届时,欧元区将不得不推出控制危机的措施,否则整个欧元区将面临崩溃。事实上,让很多人担忧的并不是希腊本身,而是这种不可估量的“传染”风险。一旦欧元区崩溃,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金融风暴的泥沼之中。

  可以看到,欧洲令美元避险需求大增,美元指数已大幅走强,且成功站稳80点关口,预计“七上八下”的魔咒可能消除,这将令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集体承压,国际玉米价格也将难以幸免。近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期价连续阴跌,宏观疲软的拖累作用“功不可没”,预计远月合约期价将很快步入“4美元”时代。

  在欧洲“大戏”愈演愈烈之时,国内宏观环境也不容乐观。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危机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了一定的颓势:在我国出口受到金融危机严重打压的背景下,过度投资引发的通货膨胀与社会高库存所带来的危害已逐步显现。国家在治理相关问题的同时,“蝴蝶效应”却又给中小企业带来流动性困难、通货膨胀抬升的“阵痛”。4月份公布的宏观数据均弱于市场预期,“中国因素”令市场大跌眼镜,这直接决定了玉米市场的外围经济环境既有远虑又有近忧,或将抑制需求的启动。

  全球玉米将丰产

  CBOT玉米市场由于其能源属性的凸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行情。但目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美国生物燃料乙醇补贴到期以及全球玉米进入丰产年景,已经令国际玉米价格在走“下坡路”。

  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预计新作2012/2013市场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9.46亿吨,其中美国产量将达到3.76亿吨,分别较旧作2011/2012年度增加约7500万吨和6200万吨。全球玉米产量的增加将导致国际玉米价格下跌25%。

  分析发现,全球玉米预期增加主要得益于美国市场的贡献,在新作年度大豆、玉米争地大战中将以玉米完胜而告终。5月份以来,美国中西部主要农业带天气干燥温暖,推动新作玉米春播工作顺利进行。截止到5月13日,新季美国玉米播种率为87%,遥遥领先于去年同期的56%和过去五年均值的66%;出苗率为56%,远好于去年同期的16%和过去五年均值的28%。预计美国农民今年种植玉米的面积将达到75年来最高水平,产量增加将导致年末结转库存较2011/2012年度增加1.2倍之多,CBOT玉米市场熊市或已上演。

  事实上,就全球而言,玉米播种面积已经持续上升了5个年头。2008年之前,玉米由于其良好的基本面与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扬而备受市场青睐。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流动性泛滥进一步推高了玉米价格。但是,在流动性宽松预期已经减弱、全球经济或将陷入二次衰退的今天,玉米播种面积上行无疑已经成为其价格上行的利空背景。

  国内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将达到343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2.6%;产量预估为1.975亿吨,较上年增加3%,可能使得供需格局维持相对宽松状况。目前,东北地区的玉米已基本完成春播工作,后期若天气保持良好,国内玉米也将迎来“丰产年”。

  此前,国内玉米多头认为政府对旧作玉米产量产生了“误判”,幅度大约在2000多万吨以上。而目前看来,这一炒作题材已逐渐淡化,旧作玉米市场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甚至面临供应短期集中增加的冲击。据悉,目前东北产区农户存粮已所剩无几,华北产区可能在麦收前“腾仓并库”。同时,随着气温升高,东北、华北低质粮源的上市压力继续存在,加之部分用粮大户饲料企业维持较高库存,玉米供应相对充足,现货市场整体偏淡,可能约束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弱势运行。

  进口渠道多元化

  4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进口阿根廷玉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引起国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一纸公告明确了我国相关企业可以从南美地区进口玉米,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缓解现货市场的紧张氛围。而公告也明确提出“玉米进境后,用于加工,不得直接进入流通市场,禁止用作种植用”,表明进口的玉米旨在“喂饱”深加工企业,从而制约深加工企业对国内玉米资源的占用。

  实际上,进口玉米用途的限制在于杜绝国产玉米被迫转基因化,因阿根廷玉米以转基因为主,且其是南美地区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2011/12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预计为2150万吨,出口为135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9697万吨的13.9%。这就意味着,我国玉米进口唯美国独大的局面或将逐渐发生改变。

  有媒体报道称,截至2013年9月的一年里,中国玉米进口可能跳升近60%,成为全球第四大进口国,市场预测进口总量将接近800万吨。而今年政府对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大约有530多万吨的份额归国企所有,且进口成本优势明显。据了解,目前进口美国玉米9月船期完税价格在2250元~2300元/吨,免税成本在2000元/吨左右,远低于国内南方港口国产玉米2500元~2600元/吨的水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累计达170多万吨,与2011年全年进口量基本持平。

  伴随着进口玉米的冲击,国内港口玉米也面临库存高企的窘境,贸易商走货积极性持续下降。当前,北方港口玉米库存达到历史高位的220万吨,南方港口则录得50万吨的近年新高。进口闸门的放开将令原本低迷的现货市场“雪上加霜”,并会压制多头的看涨情绪。

  也许,多方仍旧认为,进口渠道拓展说明国内需求旺盛,从而使大连玉米期价存在长期走牛的内在动力。不过,我们认为,这一判断未免言之尚早,毕竟进口的补充不到国内总产量的4%,与国产大豆所处的环境截然不同。并且国产玉米仍有增产潜力,而国家的调控将加大对深加工企业的需求限制力度,玉米市场“空”气依旧缭绕,前路面临坎坷和波折。

  需求仍看猪价“脸色”

  长久以来,生猪养殖一直是玉米需求的最大“买单方”,生猪价格的高低、养殖行业景气度的冷暖决定了玉米消费旺盛与否,因此,玉米价格的涨跌需要看猪价“脸色”行事。

  今年春节以来,国内生猪价格“跌跌不休”,已由2011年高点的18元/公斤左右下滑至当前的14元/公斤左右,再现“过山车”式的行情。为稳定生猪价格,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于5月11日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该预案由此前的防下跌转变为双向调控,不仅防止猪肉价格过度下跌,也将调控过度上涨,这将有利于猪肉价格的相对稳定。

  预案将猪粮比价6: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6: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快上涨调控区域。但当前该比值已连续4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效益不佳将限制玉米的饲料需求。

  据了解,近日全国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水平再度逼近100元大关,江苏、山东、甘肃等部分地区养殖户已出现明显亏损。由于今年“二师兄”不走寻常路,市场预期的5月份猪价反弹窗口迟迟未能到来,有的养殖户甚至开始恐慌性地将前期压栏的250斤左右大猪抛售,而一些小型养殖场和散户则已开始缩减养殖规模,导致现阶段玉米饲料需求一片惨淡。

  从生猪养殖周期看,国家出台预案加强冻猪肉储备,也是为了防止猪肉价格在8月、9月出现大幅波动。预计未来调控将成为饲料市场的主基调,可能改变“猪周期”魔咒,令猪价和饲料需求平稳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生猪养殖将呈现刚性增长之势,对玉米需求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但是,中国政府可能在玉米这一重要农业品种上实现高利用率,以实现对玉米市场的绝对把控地位。有分析指出,中国养猪业可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一旦中国开始提高养猪效率并解决供应链瓶颈问题,高企的玉米价格将被证明是脆弱的。

  我们判断,如果政府通过建造更加高效的养猪场,便能够减少玉米资源的浪费现象,从而令需求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养猪出肉量与饲料消耗量之比约为1:3,即喂3磅饲料才能生产出1磅的肉,如果把这一比率降低到欧洲水平则可以节省20%的玉米饲料。加之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年年扩耕,在解决好运输环节的问题之后,国内玉米供需紧平衡状态将发生重大变化,届时,玉米期价可能将“熊”冠整个农产品(000061)市场。

  深加工“黄金期”已过

  近年来,深加工企业急剧扩张带动了玉米需求的“畸形”膨胀,并成为市场大肆炒作的噱头,导致“与民争粮”现象日益突出,刺激玉米期价节节攀升。但往后看,这一切可能因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出台而遭遇“瓦解”,玉米期价“轰然倒塌”的风险正在增加。

  4月中旬,财政部向中粮生化(000930)下发《关于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的通知》,削减了玉米加工燃料乙醇补助标准至500元/吨,较2011年的平均补助标准1276元/吨大幅下调了776元/吨。此举旨在抑制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需求增长,彰显了管理层对玉米深加工管理的重视态度和调控决心。

  资料显示,自21世纪开始,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出现了快速发展,尤其以2006年之前为甚,年均增幅高达36.1%。而随着政策的限制与引导,深加工业的玉米需求量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但年均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2008年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量为4000万吨,2011年这一数值已经增至7000万吨左右,占国内玉米总消费的28.2%,超过国家设定的26%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国家对深加工行业的调控将会是一场“持久战”,估计调控措施只会更为严厉而难以出现松动的迹象,财政补助的下调可能仅是资金约束控制的开始。在“人车争粮”、玉米深加工饱受质疑的时代,预计玉米深加工业的“黄金期”将渐行渐远,届时,玉米的“身价”或将进入下降通道。

  实际上,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利润便进入了漫漫寒冬期,部分淀粉、酒精企业相继停产、限产,开工率不足。目前,关内外淀粉加工和东北地区酒精加工企业亏损幅度分别在100元/吨和350元/吨左右,酒精企业开工率不足50%,市场对玉米采购信心不足,抑制了玉米的现货需求,玉米期价可能将“无力回天”。

  整体而言,CBOT玉米市场熊市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月K线组合上期价重心的逐渐下移将使得资金“苦心经营”的牛市结构遭遇逆转。除非供应端再度遭受“生死劫难”,需求端再度“疯狂”增长,否则,玉米市场多头阵营对强势行情的期盼将落空。预计全球玉米丰产前景的压制将令CBOT玉米期价步入“4美元”时代,低位徘徊的走势将贯穿整个新作年度始终。

  而前期基本面的扭曲对大连玉米期价的推涨也将画上句号,在外围环境“杀伤力”不减,玉米供应增长、消费收紧的大时代背景下,玉米市场炒作热度或将降温。不过,受国家托市政策的影响,大连玉米期价倒不至于“一泻千里”,但“腰斩”的概率依然存在,预计1301合约将在新季玉米上市之时跌至2050元~2100元/吨附近。

  我们判断,在看淡的光景里,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出现松动,中小贸易商囤粮待涨的心态可能会受到重创,会率先售粮避险,使得市场极容易出现“降价增量再降价”的持续弱势行情,建议广大贸易主体谨慎对待,避免盲目的抄底行为。

  (作者系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农产品分析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