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光合效率极高,生物产量提高潜力较大,产量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且是发达国家非食用粮食,兼具优良的加工特性,成为国际商业巨头的关注焦点,需求也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伴随全球玉米需求浪潮的巨大扩张,中国国内的玉米消费也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饲料消费增长,一方面是国内深加工消费增长,使得国内的供求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全球最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转变为“潜在的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中国的玉米进口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一、我国玉米的进口实绩分析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5年前我国玉米进口量较少,年度的进口量最多的为2002年的6280吨,2006年的进口量达到6.5万吨,其后两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的进口量有所增长,达到8.3万吨。2009年东北地区的发生严重旱灾,市场预计产量大幅下降,仅有1.4亿吨,供需平衡相对紧张,同时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推动玉米工业消费的较快增长,增加了玉米进口的预期,推动2010年玉米的进口大幅增长,达到157万吨。
2011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严重,国内的通胀压力尤为严重,推动了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国际机构继续炒作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国内缺口,声称国内玉米产量仅有1.5亿吨,进口需求800万吨,并有机构马上声称中国已与阿根廷已签订500万吨进口协议。在大量缺口的基本判断下加大收购量,玉米收购期间国内的贸易企业、部分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大量收购和囤积玉米,推动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市场传出中储粮同美国签订300万吨玉米进口协议,继续推高玉米价格,到2011年7-8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一度高达2500元/吨,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则出现大幅下降。
从2011实际的进口来看,1-11月的玉米进口量仅为118万吨。12月玉米的进口量为全年最高水平,进口量在56万吨左右,全年的玉米进口量为175万吨左右,较上年增长11%。
玉米分月度进口数量与价格
二、影响2012年的进口因素分析
2011年的玉米进口不仅取决于2011/12年度即当前玉米的国内与国际供求状况,也受到2012年玉米生产情况的影响,也就是未来的天气状况以及国家进出口政策,同时也受到国内及国际宏观经济状况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影响。
1、国内玉米的供求分析
从2011/12年的供求状况来看,2011年国内玉米出现丰收,东北玉米产区的高温多雨,西北地区的玉米地膜覆盖的大面积推广,同时黄河流域的后期降雨充裕,尽管出现部分倒伏现象,玉米总体单产增长,西北、东北及西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扩大。BOABC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玉米收获面积33793千公顷,较上年增长39.8%,单产5675公斤/公顷,较上年增长4.07%,总产量为1.9179亿吨,较上年的1.7725亿吨增长8.21%,国内玉米产量连续两年创下历史新高,对国内玉米快速增长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弥补,使得国内玉米的库存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性增长。
从国内消费来看,一方面国内饲料消费增长带来玉米消费增长,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消费的需求增长也带来玉米需求增长。
从饲料消费来看,2008-2010年我国肉类产量连续三年保持较快的增长,分别达到6.02%、5.10%和3.61%;到2010年国内肉类产量达到7925.8万吨,预计2011年国内肉类产量达到8000万吨,较上年增长1%左右。肉类产量的快速持续增长必然带来饲料及饲料粮消费的增长。2010年全国饲料总产量包括浓缩饲料和预混饲料为1.71亿吨,预计2011年达到1.90亿吨。依据各类饲料的产量比重可以推测,2010与2011年的全价饲料产量的分别为2.12亿吨和2.15亿吨,能量饲料的消费分别为1.38亿吨和1.40亿吨;扣除粮食价格副产品的消费,实际玉米的消费量分别为1.12亿吨和1.10亿吨。
在工业消费方面,需考虑玉米淀粉及其衍生品加工和乙醇消费。从玉米淀粉产量来看,2010年玉米淀粉产量1902万吨,较上年增长10%,酒精产量886万千升,较上年增长11%;淀粉及酒精产量较快增长,带来玉米产量的较快增长,同时白酒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受到政策调控及预计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玉米淀粉及其衍生品产量、酒精产量的增幅均出现大幅下降,淀粉产量增幅3.2%左右,酒精产量增幅4%。在综合酒类消费对玉米消费的需求方面,2011年玉米工业消费量分别为4638万吨,较上年增长4%。
依据分月度饲料产量、淀粉、酒精、酒类分度产量,同时考虑损失和种子消费,2010/11年度国内玉米总消费量为1.74亿吨,低于2010年的1.77亿吨产量;预计2011/12年度的国内玉米总消费量的为1.78亿吨,低于2011年的玉米产量1.92亿吨的产量,考虑玉米的进出口,2010/11年度国内的期末库存为2889万吨,作物年末的安全系数为16.57%,较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在2011/12年度,产量大幅增长,将超过消费量1400万吨,国内库存有望出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达到4434万吨,作物年度安全系数为24.86%,作物年度安全系数回升,供求状况明显好转,利于国内的价格的稳定。
玉米的进出口主要取决于沿海地区的东北及黄淮与到货价格同进口玉米的价差,及民营企业的配额分配状况。根据我国入世承诺,我国自然年度的配额总量为720万吨,其中国有企业贸易占60%,为432万吨;民营企业占40%,为288万吨。在实际进口时,国有企业的配额使用状况取决于粮食市场调控的需求;民营企业的进口主要取决于内外价差和对进口风险的综合评估。
最近几年,我国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于美国,民营企业的玉米进口主要取决于中美玉米的价格差距。2011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进口玉米含税价均高于国内玉米价格,严重限制玉米的进口。2011年的9-10月份国内玉米价格高于进口含税价格,由此带来近期玉米的进口,同时中储粮也将下半年进口的部分玉米用于国内补库,一方面助推国内价格上涨,同时也推动了国际价格的大幅上扬。
2、政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
国内玉米价格的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求状况和国内宏观调控。从玉米供求关系来看,连续两年丰收,产量大于国内消费将会对国内玉米的价格产生严重的下压作用,当前的宏观调控也对玉米的价格产生较大的下压作用,只有国家的收储政策和玉米的种植成本对国内玉米的价格产生支持作用。
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经国务院批准,12月14日,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关于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1〕207号),安排部署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储工作。国家决定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2000元/吨,吉林1980元/吨,黑龙江1960元/吨,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40元/吨掌握;收购期限为2011年12月14日至2012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玉米为2011年国产新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
最低收购价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强有力的支持,限制国内玉米价格的继续下滑。从当前的收购情况来看,截至2012年1月5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玉米3362.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6.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831.1万吨,较上年减少14.20万吨,占收购总量的24.72%,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5.34%。
企业收购总量虽然超过去年,但是农民的销售进度为49.35%,略低于去年的50.95%,同时国内市场价格仍在小幅下降。预计4月份收购完毕之前,国内玉米的价格将会保持低位水平。
国际价格取决于全球的供求关系和国际宏观环境,根据BOABC对全球市场的监测显示,2011年度全球玉米大幅增产,达到8.73亿吨,产量大于消费量,全球期末库存提高到2.37亿吨,安全系数为27.7%,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为全球玉米价格稳中回落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国际安全系数的提升幅度远远低于国内安全系数的提升幅度,因而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回落幅度将会低于国内价格回落幅度。
从近期价格来看,美国玉米进口含税价高于国内玉米的平均价格,对玉米进口形成限制。预计2012年4月以前民营企业对玉米的进口需求将会受到较大制约。中储粮的进口也将随国有企业收储量的回升而逐步停止。
三、结论
如果春季春玉米地区不出现严重的旱灾,BOABC预计2011/12年度的玉米进口量将达到200万吨左右,截止2011年12月估计进口量为126万吨,预计2012年的1-8月进口量在80万吨左右。
全年的进口量将会低于2010年与2011年的150万吨。进口总量在80-120万吨之间。如果受到不利天气条件影响,或者国内通胀压力继续保持高位,农资、种子和劳动力价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农民的玉米种植收益大幅下降,将会导致国内价格再度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玉米进口在2012年也将随之攀升,1-8月的进口量约在125-175万吨,全年进口量可能达到250-330万吨。
从国内宏观经济的总体调控情况来看,新年度预计进口成本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2011/12年度的进口量应当在200吨左右或者不足200万吨,2012年全年的进口量在80-120万吨区间的可能性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