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拉尼娜现象是否发生以及强度,通常是以赤道太平洋(601099)相关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偏低的程度为依据。当表层海温低于平均温度0.5℃时,赤道太平洋基本进入拉尼娜状态。海温越低说明拉尼娜现象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也可能越长。此时,赤道太平洋附近的南美、印尼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遭遇异常天气的可能性极大,美国、欧洲、中国等部分地区的气候也会受到一定的间接影响。
此次拉尼娜现象的强度变化较快,令美国和澳大利亚气象局多次修改预测结论,延长其持续时间。预计2月份,拉尼娜现象将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弱。多数模型认为其峰值不会超过去年的拉尼娜现象。前一次拉尼娜现象在2010年10月达到峰值时,其Nino3,4海域的表层海温距平均温度为-1.8℃,目前这一数据为-1.2℃。
不过,对于减弱的速度,即拉尼娜现象正式结束的时间,各方结论不一。可能在北半球的春季(3—5月),拉尼娜现象会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也有可能到夏季才能结束。
欧洲骤然转冷,但影响有限
1月底,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令欧洲大部从暖冬骤然跌入冰冻的深渊,严寒和大雪天气对居民生活、交通运输等造成不利影响。本周,严寒天气继续控制着欧洲大部,且有更多的地区将加入降温的队伍。预计到2月15日以后,欧洲气温才有望自东向西逐渐回升。
世界气象组织分析此次严寒天气的原因认为,关键是西伯利亚高压系统过强,阻止了大西洋(600558)的温暖气流向东进入欧洲,自北而来的冷空气与地中海吹来的强湿气流相结合,给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意大利带来大雪降温天气。然而,与2009年和2010年冬季欧洲出现的严寒天气相比,今年的寒流来得偏晚,加之前期偏高的气温,这个冬季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不会打破前两年的低温纪录。
受寒冷天气影响,市场对欧洲冬小麦、油菜籽和取暖能源的价格存在看涨预期,但是天气炒作的影响可能有限。目前来看,欧洲低温的持续时间并不是特别长,而且大部分农田被积雪覆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因此欧洲地区的农产品(000061)不会出现严重减产,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冬小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至于能源,短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市场会迅速调节,且整个冬季的需求量可能与常年持平。
南美地区雨水来得太迟
1月中旬至今,巴西南部、巴拉圭、阿根廷等旱区累积仅收获了约100毫米的降雨,其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略多些。降雨量的有限和降雨时机的不适宜,导致南美部分地区谷物单产无好转迹象。
本周起,巴西天气形势好转,南部将出现久违的降雨,预计零散阵雨可持续10天。巴西第一大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将转晴,告别连阴雨天气,有利于收割。不过巴西南部的降雨只能阻止当地作物遭受更大的损失,前期因旱灾减产的部分已无法挽回。由于巴西仅南部产区受旱,因此Informa预计新年度巴西大豆小幅减产,玉米基本不减产。
至于阿根廷,本周的天气依然不乐观,降雨带偏向东北部,核心主产区总是没有充足的雨水。下周,潘帕斯草原才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雨,预计总降水量不超过55毫米。Informa调降了新年度阿根廷大豆和玉米的产量。
我国南方低温多雨不利春播
2月份,我国南方将陆续进入春播阶段。目前华南南部早稻开始播种育秧,中旬南方春玉米陆续播种,下旬西北地区中东部春小麦也开始播种。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华南南部2月中旬前期和下旬前期分别有5天左右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将有一定不利影响。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和贵州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不利于春播适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