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在短暂创下2460历史新高后,受进口增加预期、国家投放芽麦、调控玉米深加工需求以及受瘦肉精等突发事件影响,大连玉米指数开始震荡回调至2337附近企稳。6月初开始,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扩散和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担忧加重,整个商品市场利空氛围笼罩,玉米指数也快速下挫到2270附近。
下半年,在系统性风险阶段性释放后,随着养殖业情况好转,农户余粮水平偏低逐步显现,大连玉米市场开始逐渐回暖反弹。随后由于美债评级下调及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市场再次转为受宏观因素主导的行情中,加之2011/12年度玉米丰产预期强烈,进口玉米虎视眈眈,玉米市场从9月下旬开始了一轮较大级别的下跌,玉米指数最低下探至2261。
产量明显增长
自2009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一直呈现偏紧的供需格局,然而2011/12年度国内玉米丰产形势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剧,玉米市场需求也可能面临一定变化,尤其是深加工业的发展使得玉米的工业属性增强,在未来宏观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玉米的供需格局也面临着重新定位。首先供给方面,本年度玉米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增长到3343万公顷,同比增加93万公顷,增幅2.9%。预计全国玉米单产达到5.736吨/公顷,较上年度增加282公斤/公顷,增幅5.2%,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单产对于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往年增强。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9175万吨,较上年增长1450万吨,增幅8.2%,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极大改善了国内玉米的供应能力。
2011/12年度国内玉米总消费预计为1859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91万吨,增幅4.4%。此外,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消费总量增长的态势比较明显,只是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如果宏观经济维持稳定,消费仍然保持一个正常的增量,那么在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年度结余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