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 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玉米2070.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98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当前主产区各类企业收购玉米数量同比减少339万吨,国有企业收购数量同比减少225万吨。
东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有涨
近期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稳中保持涨势,主要原因仍然是国储的持续收购,加剧了深加工等用粮企业的采购恐慌,为保证企业库存及粮源,深加工企业纷纷提高收购价格,与国储“争夺”粮源。但贸易商的收购积极性降低,主要是由于省际利润缩减,现货价格走高以及一直存在的物流瓶颈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贸易商的采购积极性。
辽宁沈阳地区25%水分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860-1880元/吨,折成标准水价格为2150-2160元/吨,基本持平。吉林长春30%水分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660-1680元/吨,折成标准水分价格为2060-2080元/吨,上涨10-20元/吨。黑龙江中部30%水分玉米贸易商收购价为1540-1600元/吨,折成标准水价格为1900-1980元/吨,整体稳定。
关内产区玉米价格稳中有跌
近期华北产区一直持续晴好的天气,玉米上量增加,因而导致现货价下跌。虽然天气晴好,但气温较低,不利于玉米的降水。由于当地玉米的水分一直较高,这就造成用粮企业下调了收购价格,低水分粮源难求。同时,由于华北现货价格下跌,阻止了价格较高的东北粮源的涌入。
安徽深加工企业新季玉米收购价格2290元/吨,周比基本持平。京津地区饲料企业陈玉米收购价2270-2340元/吨,周比下跌10元/吨。山东地区玉米前涨后跌,寿光金玉米收2280元/吨,比上周下跌70元/吨。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普遍趋弱
12月30日,北方港口优质玉米收购价2250-2260元/吨,下跌10-15元/吨。其中锦州港(3.21,-0.02,-0.62%)收购价2260元/吨,下跌10元/吨;鲅鱼圈收购价2250-2260元/吨,下跌10-15元/吨,广东港口30日15%水内优质玉米价格2400-2415元/吨,水分偏大及黑龙江玉米2370-2380元/吨,下跌10-15元/吨。
主要原因是当前南北港口发运无利润,港口集港水平趋于稳定,基本能够满足装船计划,北方贸易商收购积极性降低,收购价小幅下调。南方港口由于成交不畅,饲企观望心理浓厚,采购节奏继续推后,贸易商出货压力加大,报价趋弱。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整体持稳
虽然东北产区的价格近期一直在涨,但一方面由于一些饲料企业的春节前备库工作已经完成,另一方面华北产区玉米价格的下跌,共同作用于当前的销区现货市场,使得现货价格整体持续。也有一些基本完成备库需求的饲料企业,尚有部分合同粮运输在途或尚未发运,有些受东北运力紧张的原因而推迟到元旦期间发货,一些大型饲料企业目前的库存为2-3个月左右。
12月30日,湖北襄樊玉米市场黑龙江产玉米到站价格为2440-2450元/吨;浙江宁波市场东北产玉米码头价格为2460-2500元/吨,上海地区东北产玉米到站价格为2440元/吨左右,价格基本稳定。
预计节前玉米难有明显涨跌
随着春节的临近,留给农户售粮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但用粮企业的采购行为料将持续。一方面是国储的收购在继续,而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的库存较往年偏低,持续采购的行为暂时不会中断。而华北产区玉米水分较高,且近期价格较低,农户惜售情绪不明显,玉米上量料将继续增加。南方销区饲料企业的备库工作逐渐进入收尾阶段,但中小型饲料企业因其实力较弱、库存较低,其采购行为料将继续。整体来看,春节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料将不会明显的涨跌,延续当前的形势或略现震荡的几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