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支撑玉米走强
12月14日,国家粮食局会同其他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储工作。有贸易商认为,目前玉米现货价格普遍高于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所以国储此举更多是象征意义。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
浙商期货首席农产品分析师徐文杰认为,正是收储政策的护底支撑了近期玉米现货、期货价格的上涨。在收储政策出来之前,玉米现货、期货同显弱势,市场对于什么价位是底部也有分歧。而期货主力合约1205一度跌破2200元/吨。
不过,对于国家临时收储的强烈预期让玉米价格企稳反弹。“在收储价公布的前一周,玉米现货、期货的涨幅都是很大的。”徐文杰说。
但近期玉米上方空间依然不大。徐文杰认为,近期玉米将维持窄幅震荡,上方2300元/吨仍有压力。“近期投机者和趋势性投资者的操作空间都不会有多大。”
棉花向上空间不大
“国家收储对现货价格有很强支撑,不少现货商也愿意将棉花卖给国储,每吨差价至少有200元左右。”方正期货分析师蔡平霞告诉记者。
19800元/吨的现货收储价已经使得棉花期货的价格区间正在上移。文华商品指数显示,棉花指数在11月25日探至近期底部每吨19917元之后开始回升。并且创出12月16日20883元的近期新高,而20日依然收涨。
但市场人士均认为棉花近期难有趋势性行情,资金观望,持仓、成交也长期处于低位。当然,对于曾经的明星品种,做多资金偶尔也会有所试探。就在上周五,郑棉期货大幅上涨,而持仓、交易量均有大幅增加。不可否认的是,就棉花市场整体而言,依然维持偏空氛围。“目前棉花现货市场需求低迷。”蔡平霞说,明年棉花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大豆炒作热情渐起
南美干燥的天气激起了大豆的做多热情。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林淑娟认为,南美干旱让市场做多资金蠢蠢欲动,且CFTC公布的美豆基金净多持仓持续下降的局面近两周有所缓和,市场做多信心有所恢复。
虽然国内大豆收储政策以及南美干旱天气的因素短期内提振了豆价,但由于全球大豆供需格局转向宽松,业内人士分析大豆持续反弹的难度较大。
格林期货郭坤龙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更多的是给农产品提供阶段性底部支撑,能否推动价格上行仍要视农产品本身的供需状况。在国储大豆持续流拍和国产大豆压榨需求疲弱的现状下,收储对期价的向上推动力将受到很大限制。
林淑娟认为,近期大豆仍将维持在底部震荡。目前整个大豆市场依然偏空,整个市场依然为空头占据主导。从宏观来看,一旦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即使大豆基本面良好也会受到拖累,大幅上扬的行情很难出现。并且,近期国内需求低迷,国内油厂压榨需求不足,而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长期处于高位。“除非全球经济流动性继续宽松,那么大豆价格可能有明显的涨势”,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