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大连玉米早盘惯性低开,随后继续下探,但在大豆快速拉升的带动下,玉米跟随反弹,午后动力减弱,收盘微涨。由于短期内基本面利空特征明显,所以期价一直延续跌多涨少的形态,后期将再度下跌。
截至收盘,12月合约下跌2.75美分,报收642.75美分/蒲式耳;3月合约下跌2.75美分,报收652美分/蒲式耳。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因素,欧债危机波及更多的成员国,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谨慎。交易商减少风险持仓,经过近期价格大涨后,他们更愿意获利平仓抛售,尤其在缺少新的出口需求的情况下。美元汇率走强加剧了玉米市场的跌势。出口疲软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小麦和玉米市场极易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美元汇率走强导致海外买家的采购力减弱。
今年玉米增产,并且北方正值新季玉米上市高峰,因此目前玉米市场阶段性过剩,同时下游需求也不见好转,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看空氛围。一方面,淀粉、酒精市场销路不畅,库存增加,利润空间再度被压缩,深加工企业采购意愿不强;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再度出现生猪口蹄疫疫情,毛猪、仔猪价格连续走低,由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短期内养殖户开始新一轮大规模补栏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玉米饲用消费短期难见起色。
二、价格信息
大连港口玉米平仓价格2290;
山东潍坊入厂价格2320,青岛玉米入厂2340;
广东:黄埔港玉米成交2470,质量优2500;
河北秦皇岛平仓2310;
四川成都玉米到站集中 2530;
湖北武汉东北玉米入厂价格2520;
厦门到港2490;
江西南昌2530。
三、后市关注
畜禽价格走势及天气情况
进口玉米实际对国内现货影响
疫病情况
四、美盘玉米报价:
11月17日,国际粮船从美湾至中国口岸海运费为56.4美元/吨;巴西至中国口岸海运费为57.14美元/吨。
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285.2美元/吨,合人民币1809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574元/吨,较上日涨39元/吨,比去年同期涨295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