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地农民明显感觉到了今年收购市场的不同。相比去年收购商纷纷挂牌抢粮,甚至在地头直接将粮食装车拉走的火热局面,今年明显要冷清得多。
当地种粮大户刘凤军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在这个玉米种植面积约一万亩的村子里还没有出现前来大量收购的粮商。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一天前举行的哈尔滨市农博会粮食产销洽谈会上,仅一天的会期就签订粮食购销协议67个,粮食购销量达1190万吨。
庞大的粮商队伍齐聚哈尔滨,签下大量订单,几十公里外的农民却不见粮商的踪迹,看似矛盾的景象真实反映着玉米丰收之后的纠结。
丰收之后的僵持
刚刚结束的哈尔滨粮食产销洽谈会上,虽然签下大量订单,但大多是意向性的,协议上明确收购数量、质量、操作方法,却没有价格。无论是外地客商还是当地贸易企业,都在等市场价格回落,形成一个被市场普遍认可的价格。
手中握有大量订单的哈尔滨市粮贸公司总经理吕荣伟就是如此。在他看来,由于今年玉米单产和种植面积增加,玉米市场相比去年供应变得相对宽松,玉米价格还有下调的空间。据他判断,当地收购价底部应该在2100元到2150元每吨。
但这一价格起码不被刘凤军等种植户认可。“说现在每吨2150元是他不太了解下面的情况,那个价格农民不会卖的。”刘凤军告诉记者。
由于今年种植成本提高,尤其是人工成本的提高,加上前期玉米价格一路上涨的态势,农民对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期望值较高。
村民韩文波告诉记者,他认为今年湿玉米的收购价应该达到0.85元一斤,比去年开秤时期的0.75元左右要高1毛左右。一旁的另一位村民白立波则立即提出不同意见,认为0.85元不能卖,价格应该更高。
农民的惜售加上价格的高开,让即将开秤的粮商倍感纠结。
事实上,吕荣伟也告诉记者,哈尔滨周边合成干粮价格已经到了2170至2180元每吨,如果换算成大连的平仓价已经达到了2350元每吨,已经达到了今年5月份的阶段性高点。
如此高开的价格能否在新粮大量上市时出现回调,吕荣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坦言这需要市场的验证。
观望的还有南宁市储备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粮库主任,这次他们和哈尔滨粮贸公司签订了5000吨的玉米供销意向协议,同样没有价格。
这位粮库主任告诉记者,价格的确定需要看市场的情况。作为国有粮食供销企业,他们要买得进、卖得出,还得有一部分利润,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形势,等到新粮大量上市,形势明朗以后再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