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玉米地里的“科技经”(走基层·粮食产区看秋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9-22  
     玉米地里的“科技经”(走基层·粮食产区看秋收)

    编者按:粮稳则天下安。粮食丰收对于当前稳定物价、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尽管今年不利气候因素较多,自然灾害偏重,但中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形成了抗灾减灾的强大合力,赢得了秋粮生产的好形势。

    全年粮食大头在秋粮,眼下秋粮丰收在望。本报记者深入粮食主产区,走进田间地头,走近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农村干部,通过他们的平凡故事,反映希望田野上的新变化,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新期盼。

    9月19日的河北邯郸,连绵了一周的阴雨终于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临漳县章里集乡的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内,一排排玉米精神抖擞,犹如等候检阅的士兵。顾不得日头的毒辣,市农业局的技术员和几个“老把式”来到地里查看苗情。

    “这雨从中秋节后就没停过,晚上听着风声和雨声,我们都担心得睡不着觉,玉米再过十几天就该收获了,千万别在这时候发生倒伏。”负责这个示范片的邯郸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段美生说。

    “瞧这玉米长得多好!”黄辛庄村农民李贺小心翼翼地剥开一穗玉米,像展示珍宝一样。“估计每亩能打1400斤,比去年增产200斤呢!”

    “那可全是技术员的功劳,要不是他们推广的"一增四改"技术,我们还按照老套路种植玉米呢!”李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是小麦没收割时就套种玉米,种植密度稀不说,收小麦时又会压坏一部分苗,化肥也是施一次就不管了,产量当然上不去!”

    “今年是邯郸"吨粮市"建设的第二年,我们以高产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力争亩均增产百斤以上。”邯郸市农业局局长暴常青说。为了提高产量,邯郸改种了耐密性品种,改变传统的套种,指导大家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追施尿素。“市、县财政投入2400万元采购了近万吨尿素,同时列支300万元资金,对玉米自走式中耕追肥机械进行物化补贴,大力推广玉米化肥深施技术,对产量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去年秋冬种开始,段美生和同事张银生就包下了临漳县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呆在章里集乡的示范方。今年3月份以来,两个人更是常驻这里,只在星期日轮流休息,回家拿一下换洗的衣物。据了解,今年邯郸市组织了市、县两级1500多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自带行李,吃住在村,全市玉米生产的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

    “有没有农民不愿意跟着做的?”

     “有!”人群中传出哈哈的笑声,一位50多岁的农民有些尴尬地被推到了前面。“俺没听技术员的话,还是按老路子套种玉米,结果长得不如别人家的好,这回可信了!”

    “对,现在要想提高产量就得靠科技!”来找技术员“取经”的狄邱乡西狄邱村农民吕建国在一旁大声地说。“俺家种了10亩地,玉米去年亩产1630斤,今年有望达到1700斤!小麦去年亩产1200斤,今年收了1317斤!依靠科学种田,俺已经当了两届临漳县的"粮王"了!”吕建国自豪地说。

    原来,临漳县从去年开始举行“粮王大赛”,评选出20名种田能手给予奖励。吕建国去年得了玉米的第二名,奖了一台电动车;今年又拿了个小麦的第三名,领回一台海尔洗衣机。“下一步俺一定拿个第一名,当上真正的"粮状元",还要带动全村乡亲创高产呢!”玉米地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