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在分析中国油脂油料现状时说,受国内耕地等农业资源的限制,我国油脂油料国内产能有限,但生产保持稳定,大豆维持在1500万吨,油菜籽在1100万吨,油脂生产量为1000万吨。
与此相反的是,2000年以来,我国食用油消费增长迅速,人均年消费量从不到11公斤增长到18.3公斤,总消费量由1300万~1400万吨,增加到2009/2010年度的2700万吨。
因此,我国油脂油料自给率不断下降,程国强称,过去5年,我国油料进口从2900万吨增加到5253万吨,接近翻番,主要是大豆进口增加,大豆进口从2832万吨增加到5034万吨;油脂进口从696万吨增加到900万吨,增长29%,主要是棕榈油进口增加,棕榈油进口从498万吨增加到576万吨;我国油脂自给率不断下降,2009/2010年度仅为37%。
程国强认为,促进和保证我国油脂油料安全,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亟待从七个方面对油脂油料产业进行战略升级。
第一,提高国产油脂油料竞争力,稳定国产油料供给。现在,国内油料大豆、油菜籽与国外比差距较大。一是价格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二是榨油含油率低,比国外低1~2个百分点,这是国内厂家愿意用外豆的原因。当然,还有商业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如果不从成本、服务上进行改变,国外油料的替代还会加大。要稳定国产油料生产,把国产大豆产量稳定在1600万吨,油菜籽稳定在1100万吨。相比之下,大豆的生产潜力不太大,油菜籽的空间大点,如可以利用冬闲田扩种,降低成本;应适度提高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建议一方面要科技创新,提高油料单产;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挖掘冬闲田潜力。保持国内大豆、油菜籽的基本供给水平,是稳定国内油料价格的战略举措。
第二,建立健全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之所以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不愿意用国产油料,除了价格外,主要是如油菜籽收购是集中上市,农民不会储备,企业要冒很大风险集中收购,而加工出的植物油则是常年上市,销售价格可能高,也可能低。因此,根据国际经验,要通过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措施化解风险。为此,要及时推出新的期货品种,如花生油、棉籽油以及粕类等相应配套品种。建立相应的完善、系统的国产油料产业稳定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三,进口多元化,降低对单一油种的依赖度。国内植物油自给率只有37%,63%依靠进口。在进口战略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优化结构,确保行业整体利益。我国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应该说最近10年来,全球大豆增加的部分,都是用于满足中国大豆增加的需求。去年与10年前相比,我国进口量增加3400万吨,而10年间全球出口增加了4000多万吨,基本相当于中国的增加量。但是,集中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有可能直接冲击国内市场。如果今后对进口油料品种结构进行优化,就可以分散风险。现在进口的大豆和棕榈油份额较重,应增加其他油料的进口,降低对单一油种的依赖度,这是稳定市场的战略措施。
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全球进口供应链。如何保护我们在全球市场的合理利益?按照日本等国家的经验,要鼓励企业到国外发展,通过建立仓储、物流、港口以及船运、国际贸易等,建立油脂油料全球进口供应链,确保持续稳定的供给,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稳定的全球市场。
第五,扶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国内企业已经经历了两次洗牌重组,但距参与全球竞争还非常遥远。应加快培育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六,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的直接指向是稳定国内市场,确保有效供给。应建立和完善储备体系,增强终端产品市场调控能力。
第七,强化需求管理,倡导亚洲生活方式,推行健康的油脂消费理念。要学习和弘扬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油脂油料消费模式,人均年消费20~30公斤就可以了。根据中国的消费传统,每人每天半两油就够了,现在看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要谨防我们消费模式的欧美化倾向,加强需求管理,形成健康消费理念,提倡控制油脂摄入量,全面取缔散装油,推出反式脂肪酸标准,促进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