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数据泄密,国家统计局提前至7月9日发布了6月份的经济数据,引人关注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最近三年的新高。
从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看,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翘尾因素,约占3.7%,在6.4%的上涨幅度中的比例为58%左右;二是新增涨价因素中的食品价格,食品类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4.26个百分点,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57.1%,更是成为推动6月份CPI直接破“六”的主要推手。
尽管6月份CPI再创新高,但笔者发现,一些机构和专家对于未来CPI的走势判断极为乐观,认为,随着翘尾因素对价格影响的逐步降低,6月份的CPI将成年内高点,通胀在年内已成强弩之末,因此建议货币政策逐步从紧缩走向常态,以避免经济的硬着陆。
对于如此乐观的判断,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其实早在去年,一些机构和专家对于物价的走势已经做过同样的判断了,认为在翘尾因素消除之后,2010年的物价将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事实证明,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远非翘尾因素那么简单,去年下半年,CPI的表现远超上半年。
因此,对于今年下半年CPI的走势,一定不要轻易的只是根据翘尾因素就轻言“六月拐点”,轻言货币政策放松。在笔者看来,在通胀的大趋势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影响下半年物价走势的因素变得极为复杂,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的不确定性甚至比去年都大:其一,在6月份CPI创了新高之后,通胀预期更为强烈,在通胀的趋势已经确立的情况下,物价很难很快回落,这从6月份8大类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的幅度大大高于去年就可以判断;其二,食品价格的走势相当复杂,在今年极端气候交替出现的情况下,秋粮能否再创丰收,把握性并不大,特别是猪肉价格,考虑到猪肉生产的基本周期,短期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下半年将维持高位震荡的态势;其三,推动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包括输入性通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国内人力成本等,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下半年,美国经济一旦复苏加快,美国极有可能加入全球通胀的行列,这对国际物价的走势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四,目前中国的价格走势呈现为全面的上涨态势,在成本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很多商品、服务也都搭上了涨价快车。
在影响价格因素不确定性颇多、价格本身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价格未来的走势不仅取决于翘尾因素,要看“猪”的脸色,还受外界已经形成的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轻易判断“拐点”判断“前高后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温家宝总理近期在考察工作中清醒地指出,控制物价上涨仍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无疑是正确的。因此,笔者认为,即使7月份物价走势有所回落,但下半年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当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掉以轻心,不排除物价再创新高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延续性,特别是房地产经历半年的调控之后,投资增长依旧维持在35%的高位,一线城市的房价迄今没有回调的明显证据。中国经济最大的两大风险,依然是通胀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当然,应该看到,加息等紧缩政策的副作用已经凸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建议央行在维持紧缩态势的同时,应该对中小企业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不仅要想方设法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未来更应采取不对称的加息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避免调控对中小企业的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