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通胀,政策压力不容忽视
去年控制通胀的政策对商品市场产生了不小压力,但基本面较好的商品价格重心仍在稳步上移。玉米作为供需较为紧张的品种大幅回调的机率不大,但是“两会”上通胀问题成为焦点,政策压力依然不容忽视,棉花几度深幅回调即凸显了政策调控的威力,不过,玉米价格相对还比较理性,尽管有回调压力,但长期涨势难以改变。
收购价格大幅上涨,看涨预期依然强烈
近期,全国玉米价格同步上涨,主要源于产区玉米收购价格上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吉林中部地区烘干玉米出库价格已经达到2020—2030元/吨,黑龙江中部地区烘干玉米出库价格也已达到2000元/吨。随着深加工企业的复工,抢粮风潮愈演愈烈,长春大成在3月初连续三次上调报价,二等玉米价格目前已达到2050元/吨的收购价格,不到一周的时间上涨150元/吨,吉林省内其它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平均也达到1900元/吨以上。不过,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上涨尚未结束,贸易商惜售心理显现,目前北方港口库存主要为前期签订合同。销区玉米价格在弱势整理之后也开始继续上涨,部分大型粮食购销企业对4月份购销合同报价已比目前水平提高了100元/吨,说明市场看涨预期普遍较强。
“两会”召开期间,玉米作为前期通胀控制的重点防范品种,走势显得较为谨慎,尽管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但更多是对5月份之后供应紧张的预期,各方囤粮补库成为目前价格上涨的主推手。不过,现货价格连续走高以及未来供需紧张已夯实期价上涨基础。昨日,尽管大多数品种都出现暴跌,玉米相对还是较为坚挺,不过大环境若不配合,玉米短期也难以独自走高。
(作者单位:良运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