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禁止购买,主要还是在玉米领域的限购,而且主要针对的是中粮、中储粮下属的深加工企业。”2月28日,一名行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玉米深加工企业基本均为中粮、中储粮所有,或与外资合资设立,因此,对深加工企业限购的要求,也主要是与这两家央企进行沟通。
除了玉米外,相关部门对稻米、小麦等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采购也有了一些限制性要求。多家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均告诉记者,早在春节前,企业已经被通知核定各自的最高库存量,收购原粮不得超过这个库存,避免囤粮现象发生。
“政府这些措施,主要还是想控制总的粮食供求关系,稳定粮价。”东方艾格粮食行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而据东方艾格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并不如市场想象的那么紧张。“2010年,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达到40%,还超过前几年20%-30%的比例。”马文峰说。
限购与限存
“春节前,我们已经接到指示,要求对粮食加工企业按各自加工量的比例来确定一个最高的仓储量,每家企业收购来的粮食都不能超过这个最高库存。”2月28日,佳木斯粮食局副局长晋文军告诉记者。
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的佳木斯为黑龙江水稻主产区,同时拥有数量众多的大米加工企业。此前,包括中粮、益海嘉里在内的大型粮商也均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工厂。
佳木斯一季付士米业厂长许德春也提供了同样的说法。他所在的企业被核定的最高仓储量为1.2万吨。
在玉米领域,政府的限制措施也几乎在同时下达,而且更为严格。1月中旬,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内的各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均得到通知,要求两个月内暂停收购玉米。此后,包括辽宁、黑龙江等省也出台了类似的限购规定。
据吉林当地一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是通过电话形式“打招呼”的,此后,基本所有的深加工企业均停止了收粮活动。同时,很多小型加工企业还被停发了购粮贷款。
而对于小麦而言,购买限制政策更早。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负责人称,早在去年年底开始的针对加工企业的小麦定向销售文件中,已经规定,参与定向销售的企业“每次购买小麦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企业15天的加工用量(即日处理小麦能力乘以15天),一个月累计购买量不得超过30天加工用量(即日处理小麦能力乘以30天)”,同时,“买受人所竞买的小麦要尽快运回本企业加工成面粉并及时投放市场,保证合同到期日后30天内全部投放完毕,以增加市场供应量”。
“主要是避免企业大量地收购和囤积粮食。”许德春说。
而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则表示,在限购令最为严格的玉米深加工领域,其主体基本均为中粮与中储粮等下属企业,也就有了“央企粮商被禁止入市收购”一说。
难抑高粮价
但严格的限购令,并没有让玉米的价格有所回落。
“现在玉米价格已经每吨1900多元,我们预计再过2个月,玉米价格会达到每吨2000-2100元。”前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人士表示,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之农民对于高价出售的预期值较高,在玉米需求量恒定的前提下,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晋文军也认为,尽管推行了最高库存限定的政策,但随着能源等价格的上涨,稻米价格的持续攀升仍是意料之中。另一家大米加工企业的人士也表示,尽管稻米价格处于历史最高位,但是和其他产品比,稻米的价格仍属于相对稳定地增长。
而马文峰认为,无论是玉米还是水稻、小麦的限购措施,均是为了控制粮食总的供求关系而设。不过,粮食供求关系其实并不如外界想象那么紧张,库存甚至还在增加中。据统计,2010年,中国粮食供求平衡达到40%,一度超过前几年的数据。
此前曾有消息称,过去一年以来,为了应对玉米价格上涨,中储粮向市场投放了2000-3000万吨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和中央储备玉米,补库需求较为迫切。而玉米限购令,也是为中储粮补库让路。
尽管旗下的深加工企业被限制入市收购,但承担国储任务的中储粮目前正在东北、华北等地收购玉米。
马文峰表示,目前玉米的储备其实也比较充裕,至少应在2500万吨以上。而前述面粉企业的人士也认为,国家小麦储备也很充裕。目前价格的高涨,很大程度上是过多地掌控在中储粮手中造成的。
在马文峰看来,高粮价其实还有很多资金炒作的成分在其中。“现在游资众多,粮食无疑是最好的炒作题材。”
加工企业喊苦
一方面被限购,一方面仍面临不断上涨的粮价,让加工企业叫苦不迭。
“我们在咬牙度日。”前述面粉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11月,面对一路走高的面粉价格,发改委曾组织包括中粮、五得利等国内大型面粉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在会中要求企业近期不得涨价。
据该负责人介绍,会后,企业便在去年12月1日对面粉产品进行调价,每斤降了3分钱。由于“打招呼”的五家面粉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集体调价之后,国内市场的面粉价格趋稳。但另一方面,小麦的价格并没有下降,甚至稳中有升。这让企业压力巨大,该面粉加工企业目前尚未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补贴通知。
大米加工企业也同样苦不堪言。许德春坦言,对企业最高库存额度的限制其实有些多余。“我们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因为价格太贵了。”他表示,尽管稻米价格一路高涨,但下游大米的价格并没有同比例上涨,因此,按照现在的价格收粮加工,就意味着亏损。
而按照上述大米加工企业的人士的说法,去年,大米加工企业就因为原料与下游产品价格不能同比例上涨,遭遇了全行业的亏损。“今年如果下游价格还起不来,行业性亏损还会继续。”
玉米的状况稍好一些。马文峰告诉记者,尽管玉米的限购最为严厉,但加工企业其实早在限令下达前已经基本收够了原料。有数据显示,春节前我国玉米的收购量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前述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人士也坦承,由于此前收购充裕,尽管已经限购了一个月,但企业仍能维持正常生产。同时,下游淀粉、酒精的价格也出现了近几年的高点,这让企业利润有所保证。而据他透露,企业在上周五也就是2月25日的时候,已经接到口头通知称,企业可以重新入市收购玉米。这也意味着实行了一个多月的玉米限购令可能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