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上市趋增 后市玉米价格上涨或将放缓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2-28  
    上周(2月21日-2月25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有涨有跌。东北产区部分大中型深加工企业仍暂停收购,仅有少数企业开展收购,由于农民惜售,收购数量较小;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稳中有跌,尤其是山东地区,此前抬价收购的企业为控制收购量,近期连续下调玉米收购价格;南北港口随着贸易活动的逐渐恢复,到货增加,价格开始走弱,但依旧高于节前水平。

    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互有涨跌

    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目前东北玉米市场购销活动仍未完全恢复,深加工企业大部分仍暂停收购,部分贸易商由于库存薄弱已开始提价收购,但收购状况多为“有价无市”。吉林榆树地区当地贸易商收购价在1540元/吨,水分30%,价格上涨20元/吨。辽宁海城地区贸易商收购价1660元/吨,水分20%,价格亦上涨20元/吨。据悉中储粮系统收购已相继展开,国储玉米收购价格与东北地区市场价格基本一致,收储情况不理想。

    关内产区玉米收购价格回调。由于收购量明显增加,部分企业卸车能力及仓容均有限,近日关内用粮企业玉米收购价呈现稳中下跌趋势。山东诸城地区淀粉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在2180元/吨上下,水分14%起扣,价格下跌10元/吨。河北骊骅公司目前挂牌价格为2060元/吨,下调了10元/吨。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小幅走弱。锦州港口玉米挂牌收购2050元/吨,下跌10元/吨;港口主流平仓2120-2130元/吨之间,下跌10-20元/吨。受节后饲料企业补库完毕及近期到货量较大影响,广东港口15%以内水分玉米主流成交价在2230-2235元/吨,较前期下跌了10-15元/吨。

    大连玉米期货价格震荡下挫

    上周,受邻池商品普遍下跌带动,大连玉米期货价格震荡下挫,主力合约1109最低跌至2368元/吨。随后虽有所反弹,但周五收盘1109合约收于2414元/吨,周比收盘仍下跌23元/吨。

    从周线图看,本周玉米指数高位收阴,近月1103合约因临近交割日期加大了波动范围,主力1109合约期价跟随整体市场调整在高位滞留,布林通道继续温和向上打开,上轨有逐步走平之势。本周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没有放量下跌征兆,技术上仍属于高位震荡走势。

    据有关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市场基本面并无明显变化,而春节后玉米现货价格的快速上涨更是支持了期货坚挺,本周的下跌更多地是对外围市场的一个反应。预计短期内在无太多利好消息刺激下,大连玉米期价仍将维持盘整态势。

    跨省移库玉米拍卖量价齐升

    2月22日,国家跨省移库玉米计划销售113.5188万吨,实际成交为20.8190万吨,成交率18.34%,周比上升5.09%;成交均价1960元/吨,周比上涨30元/吨。从历次统计结果来看,成交量及成交价均创下近期新高。

    2011年以来,玉米拍卖成交情况持续低迷,春节过后拍卖成交情况有所好转。分析原因:一是节后南方销区玉米到货量非常有限,市场粮源供应略显紧俏,企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有所放大。二是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大多已开工生产,随着库存的逐步消耗,补库压力增加,采购需求加大。三是节后玉米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尤其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看涨心理增强,用粮企业玉米采购积极。

    后市玉米价格上涨或将放缓

    自春节长假过后至今,国内玉米市场掀起了农历兔年的第一波涨势,部分地区春节前后的玉米价格涨幅已经达到100元/吨的水平。后期随着玉米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阶段性供求偏紧的局面将会缓和,加之国家政策调控不断加强,玉米价格的上涨步伐或会放慢。

    第一、继前期国家有关部门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出台之后,近期国家再度加大了稳定物价的力度。2月17日,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严查农产品的恶炒行为。专项检查从3月1日开始,5月底结束。结合去年11月以来国家对粮食市场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玉米价格大幅度走高的空间将被限制。

    第二、国储补库一直是市场认为支撑玉米价格走高的动力,但从目前来看国储玉米收购对市场价格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东北地区,当前中储粮系统收购价格与当地市场价格相比,基本持平甚至略低。华北黄淮地区,目前山东、河北等地的玉米市场收购价格已普遍高于中储粮收购价格,中储粮入市收购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也基本得到释放。

    第三、近期市场传言,国家有关部门核定用粮企业库存量、限制企业收购的举措有可能会扩大至黑龙江及华北黄淮的部分地区,如果此消息属实,将会对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产生抑制。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